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作文频道 小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人作文 叙事作文 写景作文 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 说明文 议论文 看图写话 日记 读后感 周记 节日作文

周记 节日作文 观后感 续写改写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优秀作文 人物专题作文 孝心作文 童话作文 诚信作文 描写作文 小考作文 半命题作文 运动会作文 创新作文 秋游作文

热点作文 春天作文 秋天作文 冬天作文 夏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家乡作文 校园作文 自然风光作文 人文景观作文 亲情作文

友情作文 游记作文 启示作文 军训作文 环保作文 感恩作文 感动作文 和谐作文 创新作文 科幻作文 毕业作文 开学作文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作文网读后感《史记·萧相国世家》读后感2000字

《史记·萧相国世家》读后感2000字

[10-15 23:07:16]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读后感   阅读:90


 《史记  萧相国世家》读后感 


本篇写汉朝开国丞相萧何。萧何与张良、韩信,是刘邦夺取政权的主要功臣。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万百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这段话很准确地说明了三个人的作用。这是三个不能相互替代的人物。 



本篇篇幅不长。有关萧何的一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月下追韩信”等,本篇并未提到。本篇只是通过几个简短、精彩的例子,从不同侧面刻画出萧何这个人物。他的智慧、远见、敬业、城府……都表现得非常充分;他与刘邦的关系,是贯串本文始终的主线。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这是萧何最最与众不同的一点,是萧何之所以为萧何的点睛之笔。一帮子农民起义军,蜂拥杀入秦的首都咸阳,又蜂拥杀入皇宫和达官贵人的府邸,能干出什么事来?当然是抢劫。金帛钱财美女珍玩,都在他们抢劫分赃之列。什么文书、档案、地图、户籍、法律、法令,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用?只有萧何认识它们,知道它们的价值。所以,他像别人抢劫金银珠宝一样去争夺这些至宝,收藏起来。这样,萧何这个人物,就从千千万万个他的同事中间凸现出来了。萧何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他是秦政权的一个基层公务员,他懂得这些文书、资料、法律、档案对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个行动,他已经给自己在新政权中的角色、地位作了一个准确的定位。他是刘邦集团的总管家:战时是根据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和后勤部长,夺取政权后就是当仁不让的丞相。 

当刘邦还是沛县一个普通百姓时,萧何就利用县政府小官员的身份常常维护他。刘邦当了亭长,受命要带领服徭役的百姓同赴咸阳,临别时别人送他三百钱,惟独萧何送五百。这是萧何的眼光。韩信,在很多方面与刘邦一样,都有一股地痞无赖的邪劲儿。项羽看不上他,刘邦也看不上他,他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看不上他,偏偏萧何一眼就看上了他,而且认准了刘邦的大将军非韩信莫属,并为此固执地要把韩信推到大将军的宝座上才肯罢休。这更是萧何的眼光。具有这种眼光的人,才能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前途和方向。萧何对待子孙后代的态度,使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通达和洞察历史的目光深邃。他也为子孙后代购置田地、房产,但是地点选择在远离大城市的穷乡僻壤,规模控制在能够维持生计的低水平。他的观点是:“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就是说,如果子孙后代贤能,就会学习理解我的勤俭质朴;如果出了不肖子孙,那么也不会因为穷乡僻壤中还有几亩地几间房而受到豪强势力的追逐打击,可以糊口度日。这种低调处理遗产和对待子孙的态度,在二千一百年前是十分的难能可贵。本篇记载,萧何“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酇侯,功臣莫得比焉。”这就不难看出,萧何对他的子孙后代,看得还是相当准确的,他采取的措施,确实也起到了庇护他们的作用。 

萧何有缺点,他的缺点是只知道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只知道竭尽全力为刘邦政权多做贡献,而不懂得在关键时候,要去琢磨揣度刘邦在想什么。为此,他几次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危机。亏得有好心人帮助,他才一次次化解了危机。萧何并非聪明不及张良,而是对刘邦的了解深度不如张良,明哲保身的哲学境界不如张良。 

第一次是在高帝三年,当时刘、项军事上处于相持阶段,双方都在苦苦支撑。萧何身在根据地关中,负责根据地的巩固和前方的军需供应。在前线作战的刘邦,几次派使者去关中慰劳萧何。这种有些颠倒过来的做法,并没有引起萧何的特别注意。一个名叫鲍生的人提醒萧何说:“刘邦身为汉王,在前方每天衣衫不整、露天睡觉,这种时候他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派人来慰劳你呀?看来,他是对你有不满和怀疑了。你应该把你萧氏家族中能行军打仗的人多派一些到前方去。”萧何将萧姓子弟几十人送上前线,此举果然令刘邦非常高兴。试想一下,在战斗环境异常艰苦、鹿死谁手尚未分晓的情况下,对下属刘邦最担心什么?最担心下属和他不一条心,见风使舵,脚踏两只船,更不用说投敌叛变了。谁要是能够把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都捆绑到刘邦的战车上,谁就能取得刘邦的信任。几年后,刘邦平定天下、论功行赏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这说明他对萧何在他困难时举宗助他是念念不忘的。在别人的提示下,萧何在关键的时候走对了关键的一着棋,化解了一次危机。 

第二次是在高帝十一年,韩信谋反,吕后采用萧何计诛杀了韩信。刘邦当时在外,闻讯后派使者任命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为相国专门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卫队。这是极为少见的荣耀,大臣们都来向萧何表示祝贺。按理说,这样的嘉奖萧何受之无愧。尽管韩信由于他的推荐而显赫,但一来他与韩信长期不在一起,决无结成死党的嫌疑,二来韩信的上当、落网,乃是采用了他的建议。在韩信的问题上,无论过去与现在,萧何都是为刘邦立了大功的。面对嘉奖,萧何可以坦然接受。恐怕萧老相国当时也是沾沾自喜的吧。然而,此时有一位召平,秦时的东陵侯,却告诉萧何说:“这是祸患的开始。”召平说:“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宠君也。”并建议他“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君,则上心说。”其结果是“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要向召平一样,吃准刘邦此时的心态,需要回顾一下历史。 

刘邦平定三秦,东出函谷关后,在江苏、河南的彭城、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打了四年的仗。其间败多胜少,多次死里逃生。最后之所以能反败为胜,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主要得益于韩信、彭越、英布三人。韩信率领汉军,消灭了黄河以北多支归附于项羽的诸侯军,先后平定了魏、代、赵、燕、齐,最后与刘邦一道围项羽于垓下。彭越、英布分别在梁、楚广大的项羽控制区内开展游击战,配合刘邦的军事行动。韩信、彭越,当时都处于一种“助楚则楚胜、助汉则汉胜”的特殊地位。可以说,没有这三人的支持,刘邦是不可能最终战胜项羽的。所以,在高帝四年、五年,尽管刘邦心里不愿意,他还是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先后封韩信为齐王(后改为封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九江王。这个决定,对扭转战局,彻底消灭项羽,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刘邦当上皇帝之日起,消灭他亲自封的异姓王就是他的既定方针。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在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进行任何调查核实的情况下,他抓了韩信,撤销了他的楚王封号。虽然后来不得不释放,但楚王已经变成了淮阴侯。彭越只是因为没有亲自随刘邦去讨伐陈豨,被怀疑为谋反,最后,在刘邦与吕后双重阴谋的迫害下,被夷灭三族;刘邦还将彭越的肉煮成肉汤,遍赐诸侯们“品尝”。刘邦从高帝五年当上皇帝,到高帝十二年四月去世,七年中“平叛”的战争几乎不断。除了与匈奴的平城之战外,攻打韩王信、陈豨、黥布、臧荼、卢绾,几乎都是消灭异姓王的战争。当然,不愿坐以待毙,不得已而首先发起叛乱的例子也有,黥布就是。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读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