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作文频道 小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人作文 叙事作文 写景作文 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 说明文 议论文 看图写话 日记 读后感 周记 节日作文

周记 节日作文 观后感 续写改写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优秀作文 人物专题作文 孝心作文 童话作文 诚信作文 描写作文 小考作文 半命题作文 运动会作文 创新作文 秋游作文

热点作文 春天作文 秋天作文 冬天作文 夏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家乡作文 校园作文 自然风光作文 人文景观作文 亲情作文

友情作文 游记作文 启示作文 军训作文 环保作文 感恩作文 感动作文 和谐作文 创新作文 科幻作文 毕业作文 开学作文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作文网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二)

实践论读后感2000字(二)

[10-15 23:07:30]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读后感   阅读:90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一文写于1937年7月,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之一。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的分析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与行”的关系,向当时的中国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层面上的重点知识,并且取得了深刻的影响,有相当的历史意义。 

我们查查文章的写作背景,不难看到,毛泽东写这本论著应该是带着一种端正党内思想的目的,因为当时共产党内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种是经验主义倾向,另一种是教条主义倾向。有经验主义思想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而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是生吞活剥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两种倾向都差点断送的中国的革命事业,在面临抗日战争的严峻挑战,毛泽东意识到必须要清算这两种错误的倾向、端正思想才能对付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于是亲自执笔,写了这篇在中国无论是革命历史还是哲学历史上都享有盛名的经典论著。可以说,于是《实践论》应运而生了。  

此文是一篇精彩绝伦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文章大部分是毛泽东对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精髓的阐述,用中国革命实践的例子加以引证,而且语言也颇具通俗化。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用中国文字来写的“哲普读物”(哲学普及书)。这篇文章特色是把马克思著作的深奥的地方用中国人都知道的俗语,典故,去加以分析,加深人们的理解。同时,也能引经据典,多处分析并综合马克思与列宁著作的材料,用以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篇文章,我是这样理清自己思路的.文章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一、介绍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开篇立论的向人们说明,人的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里简要介绍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多种类型,简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并简要的介绍了认识论的主要观点。可谓言简意骇。 

二、进入文章的主体,也是文章的精华部分,详细的分析人的认识如何从实践发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这里,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代理论大师,又是文学大师的风采完全的表现出来了。对于认识的过程,他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人们通常在实践过程中,开始看到过程中的各个事物的现象表面,反复多次后,生起了认识过程的第一个突变,产生概念。而这些经过,即从浅到深的过程,是马克思辩证认识论的伟大贡献。这里开始时候,毛泽东分析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例子,说明秀才其实只是“间接”的“知天下事”而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对于认识的深入过程,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对战争的例子,更加透彻的说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的逐渐深化活动。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这里,毛泽东同志主要说明了两个重点,它们分别是“理性认识依赖于认识的问题”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里,我认为他重点提到了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上”。 

第三点,毛泽东说明,认识运动的完成是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效果。同时,从长期来看,认识应该跟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他举了思想与实际脱离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例子,如右倾机会主义,和左翼空谈主义。唯心主义,机械唯物论等。他指出这些主义的不足。从当时的现实出发,要求人们要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 

三、从时代责任讲起,提出当时的无产次级及其政党的任务——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最后总结全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即认识论的重要思想——“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毛泽东看来,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实现质的飞跃。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极为突出的特点。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统一的。 

这篇文章在当时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从当时的写作背景看,全国正值革命的关键时期,而党内两种错误思想又不断的冲击着革命道路,险些把中国革命带向危险的地步。作为当时的明眼人毛泽东审时度势,写下这篇实践论(以及后来的矛盾论)。重点其实是为了端正思想,把革命思想统一,把革命带向正路。而事实上,文章一出,也的确获得不错的效果。这篇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伟大的著作,在现今的社会上,仍然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仍旧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进方向。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难以忘记它和它的作者对中国革命,对中国建设,对中国历史所作的贡献 

不知不觉,我就把整篇文章看完了,当然受到文章的强烈震撼。这的确是篇情理兼备的文章。读完后,我既有文学上的美感,又有哲理上的收获。我个人觉得,它给我几个比较重要的启示是: 

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其实是马克思的基本原理,我们学习了马列主义这么多年,这个观点还是应该不仅深深留在脑里,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的证实。现实中我们大都相信太多道听途说的东西,太多相信传统经验,于是导致墨守成规,不求创新,这是我的一大缺点。也应该是以后应该重点来改进的方面。 

2、虽然实践第一,但是不忘了,理性认识的获得,还应在感性材料上的收集、提练,推理。即文章说的,要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上做工夫。通常我们会被大部分或真或假或虚或实的现象材料所迷惑。这时,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忘亲身实践,在一大堆材料中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也犹为重要。 

3、实践需要时常总结。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实践论告诉我们,要常常地在实践中让认识升华,而通过总结,可以让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所以,尽量营造成一个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读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