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频道 小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人作文 叙事作文 写景作文 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 说明文 议论文 看图写话 日记 读后感 周记 节日作文
周记 节日作文 观后感 续写改写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优秀作文 人物专题作文 孝心作文 童话作文 诚信作文 描写作文 小考作文 半命题作文 运动会作文 创新作文 秋游作文
热点作文 春天作文 秋天作文 冬天作文 夏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家乡作文 校园作文 自然风光作文 人文景观作文 亲情作文
-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1800字
[10-15 23:07:42]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读后感 阅读:90次《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王金战老师在此书中撇开了入学率那些单调无聊的数字,从这个意义上,这确是一本值得每个教师一读的好书。
初见此书,“英才”赫然在目的两个字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更令我质疑的是,这个让众多学生进入北大清华的王金战老师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法术,敢喊出“造就英才”的口号?对于像王金战这样一个北京重点中学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让这些孩子都能成为大学生已经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重要的是得让大部分能考进大学的孩子直接进北大上清华读牛津入哈佛。这几乎是一般学校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但这可能吗!
当然,不能以偏概全把能进北大清华的学生才算是英才,而且王老师书中为英才定义所下的惟一标准也并非如此,王老师倡导“怎样造就英才”的初衷并非如此。他不是仅仅以一连串北大清华入学率的数字来支撑整本书和自己的名利,就在目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靠数字说话的入学率才已成为一切教师的疼痛和危机,就像量座山不知压倒了多少教师的脊背,升学率不知埋藏了多少文人志士的青春,很多年来,大家都在恨中国的教育,教育制度不改革,中国的教师永远找不到职业快乐!
本身在中学里就少见而在高中毕业班更是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事实上,他那些所谓的“方法论”是那样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王老师在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说过“我还要特别告知读者的是,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开设的一百多种选修课里尽显才华,我们没有早晚自习,周末及节假日照常休息。”尽管我们有理由相信,王老师的学生不在学校受折磨却仍然有可能在家里受煎熬,但我觉得,仅仅在课堂教学上做到给学生松绑就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了。从平和与快乐的心态开始,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潜能,中学几年读下来,也能成为一个心态健康心智健全的人。当然,能顺便把北大清华给读了,那也算是一件好事,就算进不了这样的所谓名校,也不至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失败的人。而这一点,正是王老师展开其快乐教育法的重要前提。
这正是我们学校所主张的“,成功,成材,成人”教育。
现在的教育为了升学而升学,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成功的人越来越多,但快乐的人却越来越少。这源头教育肯定是一个祸根。其实学习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确实多年来,被一个一个升学率扭曲变型了,而且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多是“高分低能儿”,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每个教育者的悲哀!
王老师是一位天才的而又能够让人快乐的沟通大师,所有当老师的以及当家长的,都有必要把它当成一本很有价值的与孩子沟通的指南来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除了第二章《拿高分是可以轻松的》是专讲学业和学习方法的,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和孩子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这个核心问题来现身说法,而全书最有价值的一个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们健康而快乐地成长。很多时候,我们有着强烈的和学生及自家孩子交流的愿望,但多数情况下却苦于缺乏真正平等的观念,也囿于急功近利的念头以及在方法上不得要领而在功效上适得其反。
王老师2003年把全班55名学生中的37人送进了清华和北大。其余的人进了哪个学校呢?《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书中有55名同学的全部去向:清华大学21人、北京大学14人、英国剑桥大学1人、英国牛津大学1人、英国帝国理工大学2人、美国耶鲁大学1人、美国密度伯瑞学院1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人、日本东京大学2人、香港中文大学1人、中国人民大学1人、南京大学2人、中山大学1人、南开大学1人、上海交通大学1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人、中国农业大学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北京工业大学1人,最终实际留在清华北大的只有35名。有一名同学先被清华录取,后来进入美国耶鲁;还有一名同学先期被美国杜克录取,后进入北京大学。因此是37人。这个班那些没有进入清华北大的难道不优秀吗?
事实让我们不得不仰望这样一位教育界的高人,事实也让我不能不为此而为教育庆幸,为王金战老师而拍案叫绝!教育的希望不是教育制度,而在一个个无为而为的教师,在默默中用心血铺出一条通天之路,让我们每个教育者以王老师为契机,为起点,为准绳,为高标,向着教育快乐的明天开跋吧!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读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