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频道 小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人作文 叙事作文 写景作文 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 说明文 议论文 看图写话 日记 读后感 周记 节日作文
周记 节日作文 观后感 续写改写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优秀作文 人物专题作文 孝心作文 童话作文 诚信作文 描写作文 小考作文 半命题作文 运动会作文 创新作文 秋游作文
热点作文 春天作文 秋天作文 冬天作文 夏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家乡作文 校园作文 自然风光作文 人文景观作文 亲情作文
-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2000字
[10-15 23:07:16]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读后感 阅读:90次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恰同学少年》触动少年同学的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昨天(4月16日)的《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消息,说所谓“红色经典”青春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首播,引发收视“热潮”云云,报道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播出后,到湖南第一师范参观游人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看来,黄金周要火一把了。有人总结说,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创作上独辟蹊径,寻找了一条革命历史题材和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的路子。所以这部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年轻人的喜欢,我觉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中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有人说,我想这部电视剧不仅告诉观众毛泽东那代年轻人是怎么走过来的。而且也给今天的年轻人深刻的人生启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
什么叫做革命历史题材和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草民有些不明白,当今的年轻人的“审美”,早已经分不清东西南北,但有几点是比较统一的,就是“金钱崇拜”,“权势崇拜”、“漫天都是情爱”不信,看看哪一个“偶像”的捧出,不是伴随着一大堆什么“老爷”呀、“少爷”呀、“小姐”、“太太”呀,豪宅深院、花团锦簇、勾心斗角之类,或者是什么“皇上”呀、“太子”呀、“格格”呀,或者是什么“老大”呀、“大哥”呀、“蛊惑仔”呀,刀光剑影、打打杀杀、昏天黑地。
(www.xiaozhibei.com欢迎您投稿)
所以,草民不太或者说不完全理解是“审美情趣”拉近了年轻观众的心,草民倒是觉得“启迪”二字可以商榷,但问题是“启迪”了什么呢。《恰》剧每天播送的时候,一般草民在打字,而草民家有一位忠实的观众,每集必看,剧中的配音就不时传入耳中,开始草民也以为是如今一般的“红色经典”的套路,伟人的故事,然后弄点“爱情佐料”拌合拌合。但后来觉着诸多的配音所反映的剧情似乎在哪里“听到”过,也没有想到会创收视率高点。直到后来见到一篇据说是编剧的内心独白的博客,其在“受宠若惊”之余,说不过是想对目前的教育模式来一个反思而已,草民这才恍然,原来许多东西是久违了的“教育革命”中曾经讲过、试过,后来又被批判过,“拨乱反正”过的东西。
那是什么样的环境令如今的同学少年们对《恰》剧如此热切呢,如果把当今的孩子从7岁到22岁,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经历回顾一下,可以说是“不堪回首”,社会对高学历的畸形心态、底层劳动者的艰辛生存现状、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平衡、进一步发展出来的惟升学、惟名校、惟分数是举的学业大山,压弯了孩子的背,草民每次提起自己孩子的书包,都是从手中沉重到心中,逼坏了孩子的眼睛,草民隔几年陪孩子去医院验光,不免叹息。而《恰》剧给出了一个全然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学习模式、师生关系集大成的对照,实在是一种无法推却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原来可以这样学习,原来可以这样成才,原来这么多赫赫有名的英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特别令人感慨的是,一代抗日英烈、名将张自忠,居然也与这段历史有些瓜葛(放走了身藏“禁书”的老师们)。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曾经按照那些理念对教育体制进行过“革命”,可惜因为“操作失误”,或者说“操之过急”,或者说“有所偏颇”,没有取得成功,还留下不少话柄。
比如,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天津大学时所说的:“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起来;”,实行“全党办学”、“全民办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办教育,对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小学教育等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发展与全日制普通教育并行的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在高校招生中贯彻阶级路线;学生和教师大量参加生产劳动;缩短中小学学制;大学组成干部、教师、学生三结合的委员会改造系科和专业,编写教材、讲义,集体著书,联系实际工程开展“真刀真枪”的科学研究和毕业设计,等等。
比如,1964年毛泽东的“春节谈话”认为“教育的方针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方法不对……学制可以缩短……课程可以砍掉一半……现在的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还是考入八股文章的办法。这种做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各级学校缩短学制。实行小学五年、中学四年、大学三年的新学制,从而使中小学教育从12年减为9年;从小学至大学毕业,由17年减为12年;改革学校教育。从小学进初中起,废止各级入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取消重点学校制度…。
抛开文革以前及文革中极度政治化的不正常做法,人们可以从《恰》剧中体味到一种教育理念的曾经的存在和实践,这恐怕就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引人之处。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前一段日子,每晚央视一台黄金时段播放了《恰同学少年》,学校也开了绿灯可以在电视剧期间不上规定的自习。于是,我可以在一种轻松和自在的心情中,去欣赏这部颇有教育意义的片子。
即使在和平年代,毛泽东不遥远,少年毛泽东更不遥远,何况是恰同学少年,简直就是很近。一个可以让我们领略和学习的毛泽东同学!
学生毛泽东。诗人毛泽东。领袖毛泽东。
学生时代。一个爱国和进步思想和风云变幻的政治并存的岁月,一个自由和开放热思潮和封建守旧的习惯斗争的年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怎样救国,怎样救民,这一切都在少年毛泽东的脑海里回荡:我现在还找不到,但将来一定会找到!于是,勤奋学习,积极交流,开阔视野,关注国事,直至在学生中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最初的革命实践活动,徒步游湖南、组建学生军、开办工人夜校.....,一个应该是比我的大学的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更能提高自己,完善自我的系列活动,不是我们不可以,而是因为我们自身缺乏很多很多。毛泽东同学在学生时代已经给我们立了个楷模,相信学习,思想,服务人民,实现自我价值,奋斗的激情也会从我们向远方和未来无限的延展。
喜欢文字,以抒情致,一个写诗的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是思想的光泽还是心胸的气魄?或许,两者都是。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毛泽东的少年想法如此澄澈而深邃,他朗读《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热爱生活,诗意生活,也许,就是他自己的所说:身健方能气雄!
领袖的少年,自然有领袖的风采。决断和判断,言语和行动,然而,毛泽东的愿望:只是想做教书先生!可是,革命在呼唤他!一个只想教书,一生也未用过强的毛泽东,在对未来的憧憬和生活的热爱中缔造了共和国,建立了新中国!个人只有融在当时代,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毛泽东是这样!我们呢?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读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