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频道 小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人作文 叙事作文 写景作文 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 说明文 议论文 看图写话 日记 读后感 周记 节日作文
周记 节日作文 观后感 续写改写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优秀作文 人物专题作文 孝心作文 童话作文 诚信作文 描写作文 小考作文 半命题作文 运动会作文 创新作文 秋游作文
热点作文 春天作文 秋天作文 冬天作文 夏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家乡作文 校园作文 自然风光作文 人文景观作文 亲情作文
-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4200字(三)
[10-15 23:07:30]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读后感 阅读:90次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本书是为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准备的非官方报告,其中许多观点被写入《人类环境宣言》,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它将视线聚集于当今社会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并且以系统的基本观点对人口问题、工艺技术问题、资源问题、发展失衡以及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窘境加以分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并提出一系列意见与建议,本书旨在唤醒全人类对地球现状与未来发展走向的关切和维护,“培养一种对地球这个行星作为整体的合理的忠诚”。
(作文www.xiaozhibei.com欢迎您投稿)
本书从人类的思维之演进谈起,几千年前的古希腊神话中,“人被看作同上帝一样的角色,人是造物者、革新者,又是人类社会和人自己的改造者”。把人类本身神化的倾向将人类置于一种崇高无尚的自然主宰地位,骄傲到甚至自妄,这种偏激的思维方式使我们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酝酿着不久即将到来的灾难,随时都有步入毁灭的危险。
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舒适与享受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合了这一无限膨胀的欲望,那是一种几近贪婪的占有欲,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占有欲并不仅仅体现在能使生活安逸舒适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以及资源的占有,更有作为被割裂成几百个单元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强烈的统治欲和战争需要。人类从对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原子的构成出发,逐步认识了自然作为物质世界的本质,并揭示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核裂变能量最初被用于制造原子弹这一简单事实窥探到人类的本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的发明间接为农业提供了拖拉机,并且推动了汽车与飞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二战引入“普罗米修斯”之火——原子能。世界性的大型战争似乎比单纯为了人类生活幸福这一目的更能引发科技的飞跃。“这就是人类社会中最消极、最富有破坏性和最浪费的行为。而且也给人类的福利和天然资源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书中写到“人类的能量没有一种是绝对安全的。放射性物质对遗传因子的损害使我们对生命的脆弱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地球的环境,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能对生命得以发生、持续和进化。”地球的出现有其偶然性,生命的孕育则是极为复杂的有机过程,可悲的是人类在尚未能深切地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时,在不能明确地理解人类乃至整个生命界的存在都是以环境的适宜和宇宙中的某种屏蔽保护作用为基础时,就掌握了足以摧毁其自身的物质世界最具威力的能量——核能。这一顺序的谬误与其荒诞而颠覆的寓意对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很难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演化方向是如所愿地更加高级和文明,抑或退化到比原始人更加“野蛮”。事实上,并无证据表明,经过上万年的文明史,我们明显比祖先更加文明也许只是我们逐渐获得了一种能将自己的卑劣本性更好地隐藏起来的文明之面罩。也许文明只是个幌子,用来弥补人与自然愈发不和谐所造成的心理失衡。而我们在某些方面已不再是造物主的宠儿,那些被我们视为低等的动物可以本能地躲避肆虐的海啸,一些可悲的人类却无力逃避被它吞噬的命运。有时惊恐地想,或许,我们如今被赞扬和崇拜的高科技又相当一部分只是弥补了我们逐步丧失的作为自然的产物而被馈赠的本能以及我们与自然之间最为原始和纯洁的联系。
“自然的再生循环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种称之为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它受到破坏而变得不可恢复的潜在危险既是如此之多,因此,不可能在过度使用和错误对待的情况下,继续存在而不遭受损害。”生物界存在着广泛、密切以及不可避免的相互依赖作用,包含着某些稳定和动态的互变关系,一个因子的变化可能引起一连串不可逆转的反应,这种尚未被人类彻底理解的微妙的互变关系一旦被减弱或破坏,可能会引发生物之间自我消亡的过程。
书中强调了“外部不经济性”这一概念,作者写道:“我们应当更细微地来估计环境的污染的程度和多样性。我们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内减低了污染,却发现另一些生命体系反而遭受着更多的危害。”这就是上文说提及的生态系统的互变关系,以及组成它的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性。
人类短视的状况不容易解决,单纯利益的驱动,使人们忽视了很多可能潜伏的巨大危险和灾难。在利益的强有力驱使下,工业生产过程中应被纳入成本的对环境的补偿被抛弃了,以求得成本的最小化和满足生产者对利益的无限欲望,而消费者面对因成本降低而适度维持在较低价格的商品自然有着某种本能的倾向,从而环境的恶化也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直到他们发觉高额的健康维持支出不但剥夺了那有限的“利润”,还造成精神上与身体上无法固化与衡量的损失。对于此问题的解决方案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先知者”使大众睁开愚昧的被蒙蔽了的双眼,即在人类社会广泛地普及生态学知识,唤醒人们对地球环境资源状况的关注,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直接受到被教育者身份、背景的约束,但同时它也是最根本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其二,执政者在政策上将对环境的补偿纳入成本,如制定排污标准,税收惩罚制度等等来强制约束企业或个人的行为,这是目前比较立竿见影的方法,应被普遍采纳。
滴滴涕一类杀毒剂的滥用可以用来说明人类的短视,并且反复不断地提醒我们自然的本质:她的复杂性和关联性。大坝等大型工程的设计和修建,带来土壤退化、生态破坏和疾病传播等一系列恶性后果,往往是因为忽略了给复杂的生态因素以应有的考虑,揭示了人类的盲目自信。如果不能从思想最深处认识有机生命的发生、持续和发展都建立于自然界体系错综复杂的特性之上,如果不能体味到自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内部因子之间所具有的惊人依赖程度,我们就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对环境的开发和走向作出合理的规划或预测。与此同时,自然界中土壤、气候、生物等组成要素本身的多样性也在本能地排斥任何单调和千篇一律的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妄图使改造对象清晰化、标准化和公式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能成为人类精神上的文化枯萎症。”这种危险的趋势不禁令人想到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中对极端现代主义的论断,以及将“米提斯”纳入政治决策和城市规划等考虑范畴中的必要性。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蕴藏情况、土地承载力、生态的稳定性和恢复力制定科学而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与能源、资源开采规范,盲目地追求规模和效益,极易造成生态学上的不平衡,而生态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要恢复是异常困难的。合理地利用资源必须做到在深入了解资源特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价值。
土地利用的问题也是本书关注的焦点之一。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大都市的数目正以两倍于中小城市的速度增长着,这种无限而无序的增长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废弃物处理、空气和水源的净化、汽车、噪音等等。正如Richard Roger在Cities for a Small Planet中说的:“城市以一种尖锐的形式把所有得危害集中在一起。在城市和它周边德贫民窟中,人类的存在形式都是最低级的。直至十九世纪,城市还被认为是危险的地方,死亡率超过出生率,而且,城市只有通过吸引未来人口来维持下去。城市和他们的支持系统创造了自身的环境,并且变得越来越危险。”墨西哥城在1990年有34万人口,如今这一数字达到2000万,同时还拥有400万辆汽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烟雾层比WHO标准恶劣六倍,每年300多天臭氧指数超过危险指标,讽刺地说,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要有怎样的适应性和耐受力!由于基础设施较完善,劳动力市场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信息技术交流便捷以及产业一体化的需要,导致工业向城市的聚集,并向人口聚集区倾泻了大量废弃物,加剧了处理居民自身排泄物所造成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土地的有限性及其隐语:对土地不加规划,盲目地利用,只会加剧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并且可能带来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环境危机。另外,城市为增加其负熵,确保有序性,还不断向周边环境排熵,导致大城市周围郊区甚至乡村的环境也大大退化,混乱度提高。由此看来,最终的结果是,那些由于现代工业城市或普通城市的污秽与压力而大量涌入郊区寻求避难所的逆中心化趋向也必将被打破,如果不对城市实施合理整治和控制,那么人们会发现,郊区成了城市中心的翻版,地球上不再有真正安全的空间。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读后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