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二学习辅导初二历史辅导资料初二历史试卷初二历史期末学业检测试题

初二历史期末学业检测试题

[10-15 23:20:1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二历史试卷   阅读:9578

【摘要】“初二历史期末学业检测试题”本文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期末试题,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2.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派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辅、外交斡旋为主的方针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侵略军大规模进攻 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4.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目标,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

A.不断增加在东北的军队和移民数量

B.强迫南京国民政府签定了割让东北的不平等条约

C.积极与苏联联系争取得到国际支持

D.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双十二事变”的主要目的是( )

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 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

C.向蒋介石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 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6.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7.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代表是( )

A.周恩来 B.朱德 B.彭德怀 D.邓小平

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中国共产党 B.广大人民群众 C.中国国民党 D.日本帝国主义

10.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其主要领导人是( )

A.贺龙 B.陈毅 C.叶挺 D.杨靖宇

www.xiaozhibei.com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 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 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12.阅读下列材料: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1) 东北人民的“苦难十四年”开始与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

(2) 日本帝国主义曾疯狂侵略中国。写出你知道的“十四年”间日本侵略中国的其它史实二项。

(3) 至今日本“右翼分子”仍歪曲历史,美化其侵略战争。请对比谈谈你的看法。

三、问答题

13. 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作为国家主席,江则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14. 各抒己见

张学良“捉蒋”是英雄,可敬;“放蒋”太轻率,可惜;“送蒋”更是误了自己的一生,可叹!你的意见如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A 7、A 8、D 9、D

10.D

11.11.(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4)提示:只要能围绕“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二历史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