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2016年初二历史寒假作业检测试题
[10-15 23:17: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二历史寒假作业 阅读:9978次A B C D
25、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A.张謇 B.侯德榜 C.茅以昇 D.荣宗敬
26、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实指( )
A.1895年到1898年 B. 1894年到1895年C.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 D.1898年6月到9月
28、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戊戌政变 D、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29、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行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 C、促进思想启蒙 D、极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0、同盟会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鞑虏”指的是( )
A.西方列强 B.满清贵族 C.满族人民 D.少数民族
3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www.xiaozhibei.com32、江泽民指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因为它(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D、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了主人
33、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3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 ) A.1934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3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37、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B.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C."兼容并包"的思想 D.社会主义的思想
38、新文化运动把儒家思想当作头号敌人,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文化落后与资产阶级文化 B、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C、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儒家思想陈旧、迂腐
3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2)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1)(2)(3) B、(1)(2)(4) C、(2)(3)(4) D、(1)(2)
40、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41、杨明同学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专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
A.思想解放的作用 B.民主革命的影响 C.政治改革的意义 D.民族战争的结果
42、下列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1)自强求富(2)维新变法(3)民主共和(4)民主科学
A.(1)(2)(3)(4) B.(2)(3)(4)(1) C.(3)(4)(1)(2) D.(1)(3)(2)(4)
二、组合列举 43、请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________。(2)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________。(3)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是__ ___。(4)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44、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是___ _ ____。 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是___ _ ___。
45、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
三、材料解析题
4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842年中英双方举行谈判。
材料二: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条件。
——八年级上册《历史》
(1)据材料一图片,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与真正意图分别是什么?该次谈判哪一内容反映它的真正意图。
(2)据材料二文字,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被迫割让哪一地方给日本?写出此条约的其它内容。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二历史寒假作业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初中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北师大版)
- ›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黄山与庐山简答题答题思路
- › 2016年高考历史备考:中外历史年事时间表
- › 2016年福建高考历史考试说明:部分考点有变化
- › 2016高考历史核心必考点:历史事件的巧记
- › 2016年高考历史复习: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 2016高考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光合作用
- › 2016年高考生物必备考点:生物的呼吸作用
- › 2016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实验类试题
- › 2016高考备考:物理选择题轻松拿分的方法
- › 2016年高考物理命题趋势预测及指导
- › 2016年高考物理常用公式:恒定电流公式
- › 2016年高考物理三大题型试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