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0-15 23:08:0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 阅读:9823次(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安徽风阳)小岗村(1分)
[2012•广东]《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2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3分)
(1)最高利益:(实现)工业化(1分);(发展工业亦可)
建设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或“一五规划”;(“五年计划”、“一、二五计划”不给分)
成果: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产建成投产(鞍钢)、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一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青藏、川藏、新藏公路(三条公路为同一点,只给1分)、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建成、鹰夏铁路、宝成铁路、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建立新的工业基地(任答两点给2分)
(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任答两点给2分)
(3)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2分);
转变前:阶级斗争(政治斗争);转变后: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前后各1分,共2分)
(4)认识: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工业强国。(任答三点给3分,意思重复只给1分)
[2012•贵州六盘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材料二 文革期间,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 长,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三 十一届中三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出现的两个急躁冒进的失误。(4分)
(2)材料二中“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在1964年,“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指的是什么?(2分)
(4)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谁?(2分)
(1)“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等为首的各级干部抵制“左”的错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4)邓小平。
[2012•黄冈](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炼钢铁中的土高炉
人民公社食堂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2分)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5分)
(1)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者展。)
②“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认识: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过程中,既允许犯错误,又敢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2•潜江、仙桃、天门、江汉油田]材料阅读题(6分)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二 1897年梁启超担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谭嗣同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筹办内河轮船公司、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⑴材料一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说出其相关内容。(2分)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在经济、教育方面的主张。(2分)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