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0-15 23:16:0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 阅读:9147次(1)商鞅变法;(2分)重视农业生产(或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1分)
(2)曲辕犁;(1分)筒车。(1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2分)
(4)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不能抵挡殖民 势力的侵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
[2012•聊城]阅读下列材料: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1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2分)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2分)其作用是什么?(1分)
(1)“商君”:商鞅(公孙鞅、卫鞅)。(1分)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1分) “决裂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1分)
(3)措施:奖励生产(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每点l分,共2分。)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012•陕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校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 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藩。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藩。自此以来,完事休贴。见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厥旨。
⑴从材料一划线处课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 重用人才 。秦统一后,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分管行政 ,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 明朝 (朝代)被废除。
⑵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
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
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藩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
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姻亲关系;合同为一家;有过冲突,以和为主。
价值: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
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促进发展是个时代的共同主题,各民族对祖国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2012•桂林](8分)分析下列示意图:
图一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图二 美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近代西方典型的政治体制)
请回答: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中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3分)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3分)
(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1)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分)。皇帝(1分)。法家(1分)。[]
(2)联邦宪法或者1787年宪法(1分)。三权分立的原则(1分)。孟德斯鸠(1分)。
(3)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或由从集权到分权(1分)。认识: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分)。
[2012•江苏宿迁](本题7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请回答:
(1)
图1 图2
图1、图2所示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巩固国家统一。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该制度的名称。(2分)
图1: 图2:
(2)明清之际,中国台湾被荷兰殖民者占据,是谁从其手中收复的?在哪一场战争胜利后,台湾又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再度回归祖国的怀抱?(2分)
(3)“国共内战,两岸分离”。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2分)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体现了华夏儿女怎样的情怀?(1分)
(1)图1:郡县制。(1分)图2:行省制。(1分)
(2)郑成功。抗日战争。(2分)
(3)“一国两制”。(2分)渴望祖国统一。(1分)
[2012•荆门](7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 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科举制度诞生于何时?废除于何时?(2分)
答:隋朝。(1分)。清朝(1分,回答1905年也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2分)
答: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任答两点即可,但答案中一定要有公平公正的意思存在)。
(3)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三历史同步练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