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语文辅导高二语文试题2016届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2016届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10-15 23:08:0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二语文试题   阅读:9796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E.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从不呵斥挖苦。

B.在于丹、易中天、钱文忠等“百家讲坛”的名家推波助澜下,国学逐渐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C.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电器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送货上门的做法,已成为潜在的商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清明上河园成为开封旅游的新名片,它的门票上古香古色地印着汴京市井风俗画,让人们一拿到手中,就喜欢上了它。

B.仅仅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无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农村的真正富裕,最终离不开城市的帮助,这是中央特别重视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

C.近年来,关于励志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畅销,这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活现状越来越不满所致。

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已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民俗在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16.阅读下文字,找出“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性短语。(4分)

泥石流是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冲蚀掏挖,山体塌滑下来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急速奔泻的粘稠浆体。

四个关键短语: , , ,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将横线处补充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6分)

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给予了你生命; , ;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 , :感激令我们变得成熟,成就辉煌。

六、作文(60)

18、 阅读下面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选项中“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是李学勤的分析,并非《史记》中的认识。)

2.A.(B项“炎黄二帝是兄弟关系”错误。《史记》记载的是敌对关系。C项“仅有的差别”不符合原文意思,还有关于少典的有关研究。D项是李的观点,不是蔡的观点。)

3.D.(“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氏开始的”过于武断,材料中有“古史传说”的限定,不能当作定论。)

4.B 逆:迎接。(3分)

5.B。(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3分)

6.A。“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3分)

7.①(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3分,“乃”,“鞠”,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②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査伊璜,浙江人,清明时节在野外的寺庙里喝酒,看到大殿前面有一座古钟,比两个石瓮还大;上面留有泥土的痕迹和手印,都是新近才有的。査伊璜感到疑惑,俯身往钟里看,有一个竹筐,不知存储着什么。让好几个人抠住钟的双耳,用力往上掀,一点都不能抬动,就更加吃惊了。于是就坐着喝酒来等(在钟下放东西的)那个人。过了没多久,有个乞丐进来,带着(乞讨)获得的干粮,把它们堆积在古钟底下。(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把钟合上以后才离开,过了一会又来,手伸进去拿东西吃,满座的人都很吃惊。査伊璜问:“那个男儿,你为什么要做乞丐呢?”回答说:“吃得多,没有人雇佣我做事。”査伊璜因为他健壮,鼓励他去参军,乞丐发愁,觉得没有凭借这样做。査伊璜带着他回家,给他吃,算起来食量是常人的五六倍。为他换了新的衣鞋,又给他五十两银子作为路费。过了十多年,査伊璜的侄子在闽地做官,有个将军叫吴六一,忽然来拜见。说话之间,问道:“伊璜是您的什么人?”回答说:“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吴说:“他是我老师。作别十余年,很是想念。麻烦您转告先生,请他光临。”适逢査伊璜来到,于是就告诉他,伊璜全不记得这个人。立刻命令仆人备马,在吴将军门前投递名片。将军快步跑出,在大门外迎接伊璜。伊璜看他,觉得一点也不认识。私下里怀疑将军弄错了,但是将军弯着腰,越发恭敬。过了一会来到大堂,那些卷帘、搬座的人,都是年少姬妾。坐定,正想问清楚,将军动了动脸色,一个姬妾捧着官服到来,将军就起身换衣,査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众位姬妾为将军整理衣袖完毕,将军先让几个人把伊璜按在座位上,不让他动,然后行朝廷上的礼节,如同拜见君王。査大吃一惊,不理解为什么这样。朝拜完毕后,将军就穿着便服在他身旁陪坐。笑着说:“先生记不起那个举钟的乞丐了吗?”査这才明白。过了一会,高举盛宴,家里的歌妓在底下奏乐。伊璜见将军每天不做别的,只是清点姬妾奴婢的人数和骡马器用的数量,督促下人登记,告诫他们不要漏了什么。一天,拿着登记的文书对査说:“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奴婢器物,我都不敢自己占着,请允许我分一半给您。”査大惊不接受,将军不顺从。按照文书点数,古玩和家具,几乎放满了厅堂内外。査坚持阻止,将军不理。考查奴婢仆人姓名完毕之后,就让男的备办行装,女的收拾器物,并嘱咐他们恭敬地服侍先生,底下都惶恐地答应。又亲自看着奴婢登上马车,马夫整治好骡马,这才回去,与査作别。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 2014   高二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