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地理辅导资料初一地理教案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0-15 23:24:09]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地理教案   阅读:9880

放马滩地处中国秦岭山脉中部,属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秦汉时期,放马滩水土丰美,自然环境优美,因而成为墓葬之地。据考证,秦岭山脉的四道岭山坡上共有历史遗留下来的100多座秦汉墓葬,这些墓葬呈扇形分布,墓群集中,且保存情况较好。

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放马滩古墓葬群的13座秦墓和1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有战国秦木板地图、竹简和西汉初期纸绘地图等重要文物。其中一号秦墓出土的7副地图以其时代早、保存完整于1994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并引起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关注。

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对这批木板地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证,确定了其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国家测绘局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它们比我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

据何双全介绍,这些地图均是用黑线绘制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图形比较清晰、完整。这个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记有82条之多。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这一地区的许多峡谷在木板地图上仍可以找到,并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柏、楠、松等,同现在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

有关考古专家和历史专家认为,这批秦代木板地图为研究中国先秦发达的地图学文献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把我国地图绘制史又提前了几百年,是研究我国地图绘制技术的珍贵资料。

from:www.cctv.com

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

裴秀是我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地图学家和地理学家,是一位制图体制的革新者,他以自己的研究所得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这在我国地图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地图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有人把我国的裴秀和欧洲地图学者托勒密(约公元99年-168年)比作古代地图史上东西方相辉映的两颗巨星。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卒于公元271年(晋武帝秦始七年),享年48岁。他的祖父裴茂曾做过汉朝尚书令,他的父亲裴潜做过魏国的尚书令。裴秀年幼时聪明好学,《晋书•裴秀传》中说他"博学强记,无文不读"。由于家居宦门,又有才能,所以晋武帝时便官至"司空",管理国家的户籍土地田亩赋税及地图等事。34岁时随晋文帝司马昭到淮南征伐诸葛诞,给晋文帝出谋献策。诸葛诞平定后裴秀被封为尚书令,又进封鲁阳乡侯,增邑千户。由于这次出证和平时任"司空"职务,他能更多地接触地图资料和考虑地理问题,这为他以后改革地图的绘制方法奠定了基础。

裴秀在行军过程中认直考察军队所经之地,记录地域远近,山川险易、道路曲直等,然后和从前的地图作对比,检查是否有错误;又考证了禹贡所记载的山川、海流、原隰陂泽、古之九州以及晋之十六州及郡国县邑、疆界乡陬、水陆径路等。通过对比论证,裴秀逐步发现当时地图所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地图所载地名与实际地名不相符。《晋书•裴秀传》载:"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疆牵引,渐以暗味,于是甄摘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例,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可见裴秀在作图时实事求是地记载地名。另一方面当的地图十分粗略。他在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言中说:"……今秘书既无古之地图,又无萧何所得,惟汉室舆地及括地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证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荒外迂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quot;。裴秀在总结前人制图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应遵循的六项准则,为后人绘制地图捍供了一个完整的规范。他说:"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日分率,所以辩广轮之度也;二日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日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日高下,五日方斜,六日迂直,此三者各因地制宜,所以较夷险之异也。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山海隔绝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矣。故以六者参而考之。然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算。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回、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quot;这一段话详细地说明了制图六体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如果用现在地图学观点看,"分率"即比例尺,用以定距离的远近;"准望"即方位,用来定方向;"道理"即路程远近,用以确定各地实际的位置。此外还有高下(高取下)、方邪(方取斜)、曲直(迂取直),这三项和地面距胗泄兀蠡嬷频赝嫉匚镏涞木嗬氡匦氚此街毕呔嗬爰扑恪H绻芤谰菡饬钭荚颍岷鲜导剩虻刂埔耍赝季湍芑米既贰7裨颍狈φ庑┮鼗龅牡赝寄衙饣岢鱿志嗬氪砦螅蚍较虼砦蟮取3司扯炔晃笔彼猓衷诘闹仆挤椒ㄔ谠蛏暇肱嵝闼档囊恢隆U饬钪仆荚碓?700多年前由裴秀第一次完整全面地总结出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裴秀制图六体的提出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智慧,但他的制图理论和研究成果大大超过前人,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块不可磨灭的丰碑。

摘自:www.pep.com.cn

探究活动

"暑假的一天"

根据暑假某一天自己的外出活动(可以是去某地或某景点旅游、去亲戚家、去同学家外出办事等)画一张暑假一天的行程图

目的:

1.通过创设一定教学情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地图方面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合作 的能力。

2.通过实践,使学生增强对所学地图知识的理解,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同时也体验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今后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要求:

1.图的图幅一样大,都用A4纸,自己定出比例尺。

2.以某一点(家或某建筑物)为中心点,确定方向

3.按时间顺序,画出自己的走过的路线图,并注明街道、主要建筑物,主要交通站点。

4.根据所看到的景物不同,自己设计图例

方法

1.确定自己的外出路线(外地、本地、附近街道),估算外出某点距出发点的最长的距离,确定比例尺。(可查阅有关地图,在图上量测两点的直线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确定方向时,可参照地图上的方向,确定所去的不同地点的相互关系。

3.可参照地图,根据自己的活动范围,进行取舍、概括,变成自己的行程图。

习题精选

1.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见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6000000,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为

A 18千米 B 180千米 C 1800千米 D 18000千米

2.绘制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

A 1:1000 B 1:40000000 C 1:3000000 D 1:20000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