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10-15 23:19:3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历史试卷 阅读:9993次(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2分)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分)请简述你的理由。(6分)
五、活动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
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2分)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2)汉武帝时期是怎样巩固大统一局面的?(4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CCBDADADDDBA
题号14151617181920
答案BABAADB
二、比较题(每小题4分,共8分)
21.第一个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第二个长城起了开拓疆土的作用。
22.第一个“和亲”是被迫的,是为了抵御匈奴进行的;第二个和亲是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的。
三、辨析指正题(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8分,共22分)
23.(1)正确 (2)错误,蔡侯纸在当时未出现 (3)错误,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 (4)错误,尼姑庵应在东汉时期出现
24.错误:“焚书坑儒”,改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错误:班超,改正:张骞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1)张骞出使西域。(2分)(2)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经济,文化交流。(3分)(3)西域都护府,(2分)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同时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3分)
26.(1)是由“商鞅变法”所致。(2分)
(2)不正确。(2分)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过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分)秦朝迅速灭亡,主要是亲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3分)
五、活动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
27.(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秦的统一。(2分)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分)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接受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4分)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相关推荐: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测试题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历史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