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多元评价(四)
[10-15 23:09: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历史试卷 阅读:9328次以下是www.xiaozhibei.com为您推荐的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多元评价(四),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多元评价(四)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知识与技能(62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1、东汉末年,曹操能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
2、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4、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
B、曹操南下不得人心
C、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又遭遇火攻
D、孙刘联军力量强大,又有诸葛亮为其出谋划策
5、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6魏国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7、三国中的吴国,都城在今天的南京,当时的地名是( )
A、建业 B、建康 C、江宁 D、应天
8、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D、南方相对安定
9、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羌
10、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
A、夷洲——台湾 B、建康——杭州
C、建业——南京 D、天竺——古代印度
11、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 )
①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 ②北方黄河流域的农民大批南迁
③东南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 ④北方黄河流域的农民迁往长城以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直接控制黄河流域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1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14、盛赞曰:“魏武用兵如神、理论丰富;唯才是用,善纳人言,知人善任;谋略高远;文章有悲凉之意,又为建安文学之创始人;感情丰富。曲高和寡,乃旷世之鬼才!”说的是( )
A、诸葛亮 B、曹操 C、曹丕 D、孙权
15、历史上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16、三国时的台湾称( )
A、琉球 B、夷洲 C、澎湖 D、扶桑
17、为了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洛阳 B、开封 C、长安 D、建业
18、下列行业中,蜀国最兴旺的是( )
A、织锦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冶铁业
19、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东汉王朝结束 ④卫温到达夷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0、东汉结束的标志是(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D、孙权称王,后称帝
21、下列不是江南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原因是( )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24、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208年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B、重视农耕,大兴屯田
C、200年在官渡大败袁绍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25、下列战役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城濮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连线题:将下列政权建立者和它的都城相连接。(12分)
A、魏 ①刘备 a洛阳
B、蜀 ②曹丕 b成都
C、吴 ③孙权 c建业
二、综合与探究(28分)
(一)文史一家(23分)
1、阅读下面材料:(7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此诗的作者是 。(1分)
(2)他的“壮心”是指 。 (1分)
(3)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1分)
(4)此诗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4分)
2、辨析题: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错误并改正。(16分)
三国时期,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展势力,形成了许多根据一方的军阀集团。在军阀混战中,曹操脱颖而出,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均田令,增强了经济实力;军事上,200年曹操打败袁术,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最终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接着,曹操挥师南下,企图统一全国。206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官渡,曹操败走华容道,在也无力南下。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植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曹魏”。有古人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曹操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例:错误:三国时期 改正:东汉末年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5)错误: 改正:
(6)错误: 改正:
(7)错误: 改正:
(8)错误: 改正:
(二)读图题:(5分)
读《三国鼎立形式图》,请回答:
(1)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国名是什么?(3分)
A、
B、
C、
(2)图中D、E是哪两次战役的地点?(2分)
D、
E、
三、生活与实践(8分)
有人说:“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你认为他的改革起了什么作用?你是怎样评价孝文帝的?
四、自评与互评(2分)
学生心语得分温馨寄语
“学生心语”栏由学生填写,由学生就本单元学习的收获、疑难、不足、体会、喜好、方法、建议等挑选一至二个方面进行自评;“温馨寄语”由教师或亲人、同学就本单元学习中的闪光点、不足点作温馨激励或友情提示。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历史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