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课外生活文学名著欣赏韦尔蒂笔下的课外世界文学

韦尔蒂笔下的课外世界文学

[10-15 23:11:1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文学名著欣赏   阅读:936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引导他们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为了帮助大家,小编特此搜集了韦尔蒂笔下的课外世界文学。

\

《绿帘》,[美]尤多拉·韦尔蒂著,吴新云译,译林出版社最新一年10月第一版,28.00元

我见过人们对一本书的设计指指点点,原因出在封面上的一张照片,他们说:“为什么是傻乎乎的照片,而不是一幅画?”这里,“傻乎乎”倒不是对照片内容的贬损,而是对形式的质疑。因为比起线条简约的图画,照片不够朦胧,不够含蓄,相反,太过写实。当信息完全被视觉接收,想象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你将和“抽象的运笔带来的空灵和美感”失之交臂。小说也是如此。如果只是照搬生活,把现实中的每一天原封不动复制到文本里,读者会有什么反应?读者,也会像置身其中一样不为所动。所以小说尽管写的也是生活,但是这个“生活”需要有一点小小的失真。

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就是这样,它把真实和虚幻融合在了一起。而且在边界的处理上,何时从“真”过渡到“梦”,何时又从“梦”返回到“真”,尤多拉·韦尔蒂能稳得住自己——尽量做到不动声色。这是她的独特之处。

《绿帘》是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集。其中每一个短篇几乎都是一个普通场景的呈现,仿佛有一个隐形的摄像头时刻在她生活的密西西比州上空徘徊,然后在一个有趣的地方忽然定格住了,于是那一幕——没有背景的交代,也没有幕布拉拢后的结语——仅仅一个生活片段,要么三两个人的对话,要么两个聋哑人的肢体交流,哪怕一个情绪不定的人瞬间产生的幻觉,都被迅速抓拍。

“抓拍”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事件的真实度,而小说中同时弥漫的怪异气质,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小小的失真”,可能归功于尤多拉·韦尔蒂在写作对象选择上所表现出来的喜好(最起码是原因之一吧)。是的,在麦卡勒斯和福克纳的小说中,我们也能找到相同迹象。麦卡勒斯曾经让一个聋哑人站在一部小说的中心,由他掌握纵横交错的每一条线索,使得情节连贯,并在逻辑上经得起推理,需要补充的是,这位聋哑人爱上了一位无法接受他爱意的智障人士。没错,我说的是《心是孤独的猎手》。而在《伤心咖啡馆之歌》里,那个让爱密利亚小姐“先上天堂后下地狱”的家伙竟然是一个可怜的驼背。福克纳也试过从一个白痴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结果小说在亦真亦幻的枝干上开出了最惊艳的花朵……当然,选一个“缺陷儿”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样的喜好,在尤多拉·韦尔蒂身上尤其明显。

尤多拉·韦尔蒂笔下的人物,有的智力缺陷,有的身体缺陷,有的精神濒临崩溃,有的健康缺陷。比如《流动推销员之死》的主角是患了心脏病的鲍曼——说到这里,不能不感叹一下尤多拉·韦尔蒂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表达天赋,她对心脏病发时的一些症状描写简直精准到了神奇的地步。她笔下的人物,或者索性就是物质上的“缺陷儿”,穷人。穷到什么地步?当寒流来袭,家里唯一的被褥,身上的衣衫,都成了园里作物的遮盖物,与其让庄稼冻死,使将来的“吃”成为问题,不如单衣薄裳承受寒冷折磨——连农作物都比人重要,但是,冬夜终究难熬,只好烧掉饭桌和椅子用以取暖,遗憾的是火渐渐熄灭,家里却没有更多的物件可供燃烧。这是尤多拉·韦尔蒂的《警哨》。而另一位穷人,谦恭平和,腼腆羞涩,但是找不到工作,也害怕工作,在他这里,“吃”果然成了问题,妻子却不合时宜地怀了孕,即将诞下的孩子明摆着就是白雪上的严霜,焦虑、担忧、怨恨压抑着他,恍惚间,竟然拔刀杀死了妻子。这是《献给玛乔丽的花》。

总的来说,尤多拉·韦尔蒂笔下都是一群弱小的生命体,黑人居多,地位低下,即使上帝赐予了让他们引以为傲的白色皮肤,也一定穷得叮当作响。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是亲密无间的,存在的姿态也并不扎实稳健,望过去,就像攀援着一株小草才得以活命那样的岌岌可危,所以,一丝微风的吹动,对他们而言,都可能是致命的威胁。生命如发丝般脆弱,又像落叶一样廉价,倏忽飘落却不足惜。正因为这些人物的充入,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才得以被一种有违日常的神秘感笼罩。

“失真”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南方的那一块神奇土地。正如独特的地域风情常常造就了“那一带人”的个性,它同样可以让小说画上那块土地的符号。记得麦卡勒斯曾经在某篇文章中提过,美国南方人和俄罗斯人在民族性上的相似点:享乐主义,幻想家和情绪化。读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幻想家和情绪化的气质显而易见,比如《一则新闻》,女主人从包咖啡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跟她有着相同名字的女人被丈夫开枪击中了大腿,随后,她把这个女人想象成了自己,并虚拟出一系列事实上并未发生的事件。《鲍尔豪斯》中的鲍尔豪斯更是异想天开,他跟伙伴们大谈“妻子离世”这档子虚乌有的事,又在“妻子离世”的幻觉中进行他的演奏。

有人可能会跳出来:幻觉,想象,谁没有啊,它时时伴着我,如影随形。我也承认,有时候脑子里突然出现的有关某个人某件事的一段想象,栩栩如生的对话,真切的眼神和心理反应,无法控制的情节发展,在写到纸上之前,它肯定是非常完美的一个小说。但是,谁能轻车熟路驾驭它呢?且让它跟现实天衣无缝地结合,还要呈现出“诗性”般的纯粹,即把想象时的精致灵动完整保留,我只能说,尤多拉·韦尔蒂做到了。

《绿帘》这本集子,一共十七个短篇,毫无疑问,我最喜欢里面的《搭车人》。它让我记住了尤多拉·韦尔蒂这个名字,并在合上书本之后,对她的其他小说(如果还有其他的话)充满了期待。

www.xiaozhibei.com提供的韦尔蒂笔下的课外世界文学,希望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文学名著欣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