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语文辅导资料高一语文试题浙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浙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10-15 23:1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9247

16.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绕。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18.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19.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20.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21.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

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表现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

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22.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4分)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4分)

2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3分)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4题。(4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25.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 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

人冬景。(1分)

26.“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27.“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3分)

28.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3分)


www.xiaozhibei.com

四、语言知识运用(14分)

29.把下面一段话改成一组排比句。(3分)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和灌溉、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30.《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

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

联。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2分)

下联:

31.最新一年十大流行语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给力”。该词运用之广已让人大跌眼镜,在句子中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请你结合以下新闻标题,分别给“给力”一词填上恰当的替换词。(4分)

(1)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2)好天气“给力”飞行表演

(3)发黄金、发白银,长江村很“给力”

(4)职教,政府、行业、企业三驾马车“给力”

(1) (2) (3) (4)

32.今年清明前后,网上盛传一篇民国小学生写的春游作文片断,“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

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

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

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春郊游记》,民国时期广州一小学

生作文)。反观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多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开头,以“今天真是

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啊”感叹结尾。

(1)请你根据以上内容,谈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2)给当代的小学生写几句话,对他们写好作文提供一些帮助。(2分)

五、名句默写。(共10分,每格1分)

33.(1)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2)悠悠乎与灏气俱,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3)他山之石, 。 (《诗经》)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杜甫《登高》)

(5)蝉噪林逾静, 。 (王籍《入若耶溪》)

(6)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王籍入若耶溪)

(7)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六、写作(60分,其中书写占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每天拥有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对于那些失去了的,你还愿意去寻找回来吗?”“假如你用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寻找一样东西,可找到后却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了,这时候你会怎么想?”“在寻找的过程中,你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验吗?”……面对上述提问,相信每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我们可能每一天都在寻找。对那些我们曾经拥有并非常珍惜的事物,我们甚至不惜用生命去寻找。

请以“寻找”为题,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B 6.D 7.D 8.A 9.B 10.C

11.D 12.C 13.B 14.D 15.A 16.B 17.C

18.A(此句应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19.C(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