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0-15 23:18: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9364

【摘要】“高一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编者通过对本教案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制”构想的涵义。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

慨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实践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

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

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史意义。”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其二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三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 完整的要求。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

1949年,大陆和台湾进人了互相隔绝和武力对抗的时期,到1979年,双方才实现真正的停火。1980年以后,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是,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李登辉上台后岛内分裂倾向开始加剧,台独分子们更是跃跃欲试,而且国民党在他手里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以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上台后,更是有侍无恐,不断制造“台独”的言行:岛内的政治风气令人惊恐!但无论怎样,台湾社会的主流是希望统一的,民意测验也表明支持“一国两制”的人数在不断上升。

怎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呢?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学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学习内容: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构想的提出、构想的内容、意义、“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及历史意义。二,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纲领及决心。教师教学时可先出示本课内容表解,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形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认识。 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

针政策》谈话、“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1984年12月19日)”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讲授法、阅读归纳为主,探究法兼之。

三、教材要点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主要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www.xiaozhibei.com

2、形成:

邓小平首先提出。

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

3、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回归

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

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4月,《联合声明》先后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签署的第二十五号令批准,于5月27日起生效。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6年,筹委会成立,组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健华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设立了临时法会,组织终审法院,提出了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问题的的建议;组建驻港部队,筹建外交部驻港机构,准备政权交接仪式事宜等。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澳门回归

由于有香港回归的例证,中葡双方总体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在中葡联合小组活动过程中,双方根据澳门实际,对澳门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落实中方的官方地位等过渡时期澳门三大问题等的解决取得共识,为政权顺利交接和特区政府顺利运作创造了条件。1995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以后,党和政府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81年,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展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和人员、文艺、科技和体育“四交流”的主张。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展交流和谈判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初级协议,推动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联系与交往形成了两岸互补互利的格局,也冲击了台湾当局坚持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此外,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文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台资权益。两岸间贸易日益向扩大领域、扩大规模并趋向长期性的方向发展。

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和经营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为“一国两制”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历史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