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教案高三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高三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10-15 23:09: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9607

三.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答案要点: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宋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答:(1)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2)写得好。“冰心”“玉壶”都是纯净无暇,用它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诗人以此告慰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7、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总结:

鉴赏诗歌中的物象的主要方法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四.布置作业

《诗歌鉴赏之语言》教案

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王卫锋 2011-9-20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语言形象性、抒情性、凝炼精确的特点,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义、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及其在描绘形象、表情达意、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掌握赏析诗歌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炼字类炼句类赏析诗歌语言题的答题模式。

【知识链接】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庄重|幽默、冷静|激昂等。

【教学过程】

一、 真题回眸

1、(2006江苏)阅读下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

问:①“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②有人认为“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 命题特点归纳:

语言鉴赏题就是对语言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谋篇布局方面特点和作用的分析。

三、 精讲精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