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鉴赏诗歌的语言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语文教案 阅读:9790次三、关注修辞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待。因为修辞的运用,诗歌往往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语言鉴赏也应特别关注这种情况。如王维写风:“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在日落西山、山水静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到倦怠的时候,它盛情地为人们吹动松涛,奏响大自然的雄浑乐曲。这种拟人手法的使用,把善解人意的风的形象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再比如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喻色,“丝绦”喻形,把柳树青翠润泽、柳条细长柔嫩的特点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四、关注诗歌整体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练、豪放、柔婉等等。很多诗人长期的写作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明白、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杜牧的清健俊朗、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韩孟的奇崛险怪、温庭筠的绮丽香艳等等。了解了这些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对于鉴赏诗歌语言特别有帮助。
【 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问题。(2006上海)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时,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此诗。
有人曾经将后两句改为“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来进行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四川)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思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的题目。(广州07年3月六校联考)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请赏析画线句中“出”和“斜”两字运用的妙处。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的题目。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①,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①小山楼:诗人当时寄居之地。
唐代诗人张继在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中有这样的描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么,若将“两三星火是瓜洲”的“星火”换成“渔火”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见解。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①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②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城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8.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②楹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③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体裁是 诗。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
(2)请赏析画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