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10-15 23:17:49]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9594次【摘要】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靓妆/靓仔 考中解元/浑身解数 多财善贾/余勇可贾
B.埋藏/躲藏 赴汤蹈火/浩浩汤汤 亟待改革/亟来问讯
C.围剿/剿袭 隽语箴言/相貌隽秀 身体佝偻/伛偻提携
D.复辟/辟邪 脉络分明/脉脉含情 肩扛手提/力能扛鼎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头风云际会,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B.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C.更可怕的是,他的名气大,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D.他在公共场合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什么两样。
3. 8月6日,投资高达1.5亿人民币的电影《孔子》在北京启动,一向被人视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孔子,在导演胡玫心目中的形象标准是“不但要高大英俊,而且要懂武功,会谈情”。孔子形象的标准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请分别拟写支持者与反对者的看法。要求:支持者需说出两点理由;反对者要针对支持者的理由来反驳。(5分)
4. 在下文空缺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要求句式对仗工整,上下句各7个字。(4分)
在捐资助学动员大会上,一位富豪说道:“我现在有钱了,躺在利息上也几辈子用不完,可怎么去用呢?去挥霍,去斗富,去纸醉金迷吗?我坚信: , 。捐资教育,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投资,出这样的力,我认为值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 然:样子
B.夫以谏诤为当掩 掩:掩饰
C.而其事至迫 迫:紧迫
D.然则焚稿者非欤 非:不对
6. 以下全表明作者曾巩直接对“谏诤”所表明的态度一项是(3分) ( )
①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 ②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③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④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⑤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 ⑥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肯定了谏诤书存在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
B.文章写伊尹、周公和魏郑公都因敢于谏诤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唐太宗因拒绝纳谏导致“辽东之败”,而生追思魏征之忆。
C.文章以史实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谏诤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文章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始,以颂郑公之贤结,中间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全文浑然一体。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3分)
(2)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3分)
(3)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 嵩 山 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③闲闲④。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⑤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⑥。
①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薄:草木交错曰薄。③去:行走。④闲闲:悠闲,从容貌。⑤迢递:远貌。递:形容遥远。 ⑥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意。
(1)颔联描写归隐途中的景色,但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试简要分析。(5分)
(2)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以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转移,也可以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试简要分析这种感情的细微变化。(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5) 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6)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崇高品格。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塘 栖
丰子恺
(1)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象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2)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