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古代诗文部分
[10-15 23:23: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9648次你还在为高中语文学习而苦恼吗?别担心,看了“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古代诗文部分”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古代诗文部分
二、古代诗文部分(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19分)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②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③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③谳(yàn):审判定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4分)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3分)
译文: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移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8.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4分)
9.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通过阅读“高三语文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古代诗文部分”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学习轻松愉快!
相关推荐:
www.xiaozhibei.com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