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文言文赏析有关马克思与儒家的对话的文学知识

有关马克思与儒家的对话的文学知识

[10-15 23:08:56]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9177

第二,明确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均平”观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批判了传统均平主义的落后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儒学的均平主义则是植根于小生产的基础上并以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为特征的农业社会主义。儒家从道德本位主义出发,要求平均享有一切社会财富,“均平”观已成为普遍的根深蒂固的社会心态。早期共产主义者最初也是以传统的“均平”观来批判资本主义的。1919年,李达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就是救济经济上不平均的主义”;1921年,他从理论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古代“均平”思想的不同之处。他说:“共产党底根本主义,是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改造经济制度,换句话说,就是用共产主义的生产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共产主义的生产制度,“就是主张一切生产及交换工具都归公有,不许私人把财产用做生产或交换工具来增加他的私有财产;却不是‘平均财富’这类浅陋的主张,也不是‘彼此通财’那样普通的习惯。”陈独秀也说:“专讲分配方法去平均贫富,是均富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第三,明确区分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批判了儒学道德本位主义的空想性。陈独秀说:“古代所讲的社会主义,都是理想的;其学说都建设在伦理上面”,而“不曾建设在社会底经济的事实上面。所以未能成功”。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矛盾中得出来的必然结论,因而是“科学的是客观的是建设在经济上面的。和马克思以前建设在伦理上面空想的社会主义完全不同”。施存统也说:“把‘共产主义的社会’当做理想来描写的思想家,在马克思以前,也很多很多。可是他们都只能在他们底头脑中描写那个理想,至于可以实现那个理想的‘物质的基础’却都不能发见,所以他们都只做一个空想家就完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并不是被儒学同化,而是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构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使中国文化的主流和态势发生了突变,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出认同融合和矛盾冲突的双重性,不管这种关系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怎样曲折复杂的情况,这都不能改变上述的事实。

相关推荐:

诗歌风格流派·魏晋学习资料  

上一页  [1] [2]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文言文赏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