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中语文知识大全文言文赏析唐七律诗的高峰

唐七律诗的高峰

[10-15 23:17: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9968

本文主要是为高中学生提供的“唐七律诗的高峰”文学参考资料,对充实高中学生文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唐七律诗的高峰

崔颢的《黄鹤楼》历来被诗家推崇,被后人誉为“唐七律诗第一”。《唐才子传》中记述,李白登黄鹤楼,见崔诗,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敛手而去。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被指仿崔诗之作。

从七律诗的格律要求看,《黄鹤楼》的前四句,自然洒脱,不拘格律,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有古风。颈联两句,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读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尾联两句,平仄合律,音韵和谐,读来惆怅无限,余音袅袅。前四句的自然古朴与后四句的格律森严,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比完全依律而作的诗,少了束缚,更有韵味。本诗的这一特色,已被后世无数诗人所赞,本文不再赘言。

其实,最能体现本诗艺术生命力的,是本诗的内容与意境。

崔颢,略早于李白,是盛唐时有名的诗人。他生于汴州,开元十一年及进士第,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卒于天宝十三年。少年为诗,意浮艳,多轻薄,晚年诗风骨凛然,意蕴深厚,或诗禅空,或状戎旅,或怀愁绪。《黄鹤楼》一诗,即是崔颢晚年诗作,是他一生命运的凝结,是唐诗艺术的大成。

遥想崔颢晚年,体弱清虚,友人戏之“苦吟而病”。此时登上黄鹤楼,眼前锦绣江山,耳边风声凛然,心中愁肠百回。看着重檐翼馆之楼宇,听着费祎黄鹤之传说,再回想自己一生的浮沉荣辱,友朋皆离去,知己早零落,无奈之情涌上心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既是乘鹤仙去的费祎,更是友朋与知已,沧桑的岁月,苦乐的华年,都“去”而不返;黄鹤楼,记载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见证了无穷的风云变幻,一切皆成空。

崔颢曾与僧人有过很长时间的交往,对佛理有一定的研究,对“空”有着独特的体验。在《赠怀一上人》中,他称颂释怀一“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此诗记述了释怀一传道时空前的盛况“说法金殿里,焚香青禁中”“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也表达了他对佛境的向往,“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并劝勉众人“早悔业至浅,晚成计可寻”。在《游天竺寺》一诗中吟道,“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当然,在盛唐时,由于唐王室对道与佛的推崇,很多诗人,对佛理、道法有着一定的研究,并在体现在诗中,研佛究道,也许是盛唐诗人的特色。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杜甫诗句)等。《黄鹤楼》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也许是对佛“空”的一种演绎----世事无常,万物荣哀,惟白云悠悠,惟楼宇依然。

崔颢在前四句中,用了三个“黄鹤”两个“空”,其内涵极深极广。“黄鹤”这一形象,已绝非鹤、宇这些具象,已成了沧桑岁月、荣辱人生、危机盛世、光阴飞逝的一种意象,此四句告诉人们,一切都会随时间而逝去,一切都会因时间而虚无,惟有“空”存在于世,只有那“空”悠悠的白云自在自由。这四句的内容,与洒脱自由的音韵融为一体,更给人以一种深远茫然的浩荡空际的感受。

当然,崔颢是人,是诗人,不是僧,不是佛,他的眼前还是有无限的风光与美妙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站在黄鹤楼上,俯瞰荆楚大地,丽景妙境扑入眼帘,晴朗的天,历历的树,萋萋的草,翠绿的洲,还有悠悠不尽的江水,带给诗人,以无穷的欢悦,如青春的妖娆,如华丽的盛装。年少时的崔颢,也是风流倜傥的。他有过“花间陌上春捋晚,走马斗鸡犹未返”的风流,有过“罗袖拂金鹊,彩屏点红妆”的艳丽,有过“柳垂金屋暖,花发玉楼香”的缠绵,当然也有过“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的豪情,有过“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的向往。眼前的风景,与少年时的瑰丽,使崔颢的豪情油然而生。

但是,眼前的美景,只能是流星的闪耀,在崔颢心中流淌的,却是永远的寻觅,归家何处?经过少年时的荒唐与中年的浮沉,崔颢对盛唐的气象已不再欣然,愁与怅构成了他凛然的风骨。他不屑于“渭城少年”的岁月,他叹息于“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的江畔老人,他远离了卢姬的“绿鬓红唇桃李花”,他惆怅于“忆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时草”的邯郸宫人。他叹息,他惆怅,他寻觅,他无奈,望着浩浩的长江,西天的落日,思着久别的故园,今生的归依,他只能无奈地吟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更可惜的是,这低低的吟咏,仍然脱不了“空”的境界,“空”的无奈。其实,崔颢何尝愿“空”呢?

如果说,前四句是崔颢对精神灵魂的苦苦寻觅,因不得而迷惘,那后四句,就是对现实理想的孜孜追求,因理想破灭而怅然。综观唐代诗人,无论是杜甫还是李白,无论是王维还是白居易,还是其他的唐代大家,无不经历了灵魂与现实的双重追觅,然后,均为现实无情地否定。从这个角度说,《黄鹤楼》是整个唐诗人命运及其艺术他们的绝妙的写照。

《黄鹤楼》是一首诗,更是崔颢一生的凝聚,更是唐诗艺术的集大成者。这样深厚的内涵,这样脱俗的形式,这样浩瀚的境界,又岂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所能相比的?《黄鹤楼》无愧于唐“七律诗第一”的美誉。

相关推荐: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文言文赏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