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家长专区情商培养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成分的阐释

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成分的阐释

[10-15 23:19:3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情商培养   阅读:9241

(4).培养内在的善,成为道德的人。美德的第四个成分是“内在的善”,这个概念是麦金泰尔(MacIntyre,1984)提出来的。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是指,美德可以使人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内在的善”。一个人形成良好的美德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建构完美的自我。在工作中一个人坚持自律、勤奋地朝向某一工作目标前进,他得到的不仅仅是任务的成功,还有自我的完善。在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中都包含着这种内在的善,无论这项活动是体育竞赛、写作业、参加一次谈话,还是从事家务或公务活动,我们都必须在行为上做出与该实践活动有关的道德行为。像撒谎和欺骗这类恶行有时虽然会使人获得外部的物质利益,但决不会使人体验到内在的道德快乐。

美德的这个成分对我们实施儿童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儿童的道德实践中,虽然外部的奖励有时是必要的,但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形成内在的善,使他们关注自己良好品格的形成。一个体育运动能力很差或平庸的人可能决不会赢得外部的物质奖励,但是,如果他们有道德地从事体育活动,他们同样能够获得运动的快乐。因此,使儿童体验到内在的善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实际上,几乎所有人类的活动都有其内在的动机,这些动机和活动实践者的自我中心的欲望是密切相连的。一个人怀着某种动机参加活动,如果增加了外部奖励,就会对这种实践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为它引导实践者为获得奖励而参加活动,从而破坏了其原始的内在动机。戴西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因为内在动机犹如某项活动,若一开始就收到钱或分数等类型的外在奖励,其投入该活动的内在激发程度就会降低。” 当然,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不和物质利益打交道,必要的物质奖励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如果在任何活动中人们都要考虑个人的物质利益,那么,所谓“美德”就成了虚伪的空谈,其结果,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和物质关系外,还能有多少真诚、信任、公平和友谊呢?对此,亚里士多德也进行过探讨,但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有时他说外部的物质利益是对人类幸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有时他又认为道德的人对此具有较少的需要。或许采取他的“中庸之道”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对胜利者进行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物质奖励并不是参加活动的根本目的,保持内在利益与外部利益之间的合理平衡,才是我们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我们通过帮助儿童形成为获得内在的善而工作和学习的习惯,就能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

总之,美德的这四个成分和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实施道德教育,就不能不认真地考虑这些成分。当然,在我们看来,美德可能不仅仅包含这四个成分,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论述也同样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但是我想,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大胆地吸收前人理论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我们的实践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道德教育理论。更何况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上述这些基本成分是道德心理学和伦理学的一些核心因素,它们对一个成熟的、功能良好的人的道德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使儿童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采取最适当的行动、能够凭借坚强的意志解决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能够为自己和社会更大的善而积极地参与身边的实践活动,就一定会发展起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为他们未来的道德生活奠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2]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情商培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