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中考语文资源之备战2016,中考作文复习对策
[10-15 23:20:1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中考语文名师指点 阅读:9951次【摘要】: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www.xiaozhibei.com中考频道为广大初三师生整理了中考语文资源:备战最新一年,中考作文复习对策,供大家参考学习。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中考作文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以其高分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考前作文如何复习,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高招。今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有一个机会能与各位老师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讲的题目叫《备战最新一年,中考作文复习对策》。我感到任何对策都必须与本人的教学、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考作文与本班实际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复习之路来,才是最佳对策。今天,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二是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内容及对策,三是考场作文应急的复习指导,四是作文复习最后阶段的安排。
一、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及对策
1、为什么要关注中考作文的命题呢?
关注中考作文的命题,尤其是关注近年来命题趋势,可以使我们在平时组织作文复习时,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在极为紧张的复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复习效率,使复习更具策略性、针对性。
2、中考作文命题呈现怎样的趋势
有四句话这样概括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情况:“话题退位助开放,选题称霸为宽松,材料改良给自由,亦限亦放两相宜。”前三句容易理解:话题作文的数量自2004年后退居“二线”,选题作文成为中考新亮点,材料作文改变传统模式,变得自由开放。最后一句是“亦限亦放两相宜,”指半命题作文依靠指定题目中的词语保证它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命题作文则放开文体束缚,给考生一定的写作自由空间。这里,选题作文的加入,使得中考作文呈现更加多元、更加自由开放的格局,给命题者更大的自由,给考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天地。同时我注意到,不管何种类型的作文,以何种形式出现,现在的中考作文题目向综合性开放性和适度的限制性方向发展。单纯的只命个题的情况很少出现,大多数题目往往前有材料,后有提示与要求。
3、今年我省实验区会考什么类型的作文
我省实验区中考语文的命题步子一直比较大,但是,05、06两年考的都是材料作文,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比对,我们会发现,我省实验区的材料作文对以前按“引、议、联、结”模式行文的材料作文进行了大胆的改良,让材料寄托或蕴涵写作话题,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立意的限制性、和表达的单一性,实际上已具备话题作文的特点了。也可以这么说,形式是材料作文,实质是话题作文。它的优点是既避免了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死板,又不象话题作文那样宽泛,还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有效地防止了师生猜题押题的可能。这是一种极具新课改的精神实质,适于中考选拔人才需要的命题最佳形式。这里我大胆预测,今年我省实验区的中考作文,材料作文保留的可能性极大,退一步也可能会进入到选题作文中,供考生选择使用。
3、如何应对材料作文呢?
应对的策略是首先弄清材料作文的特点,然后找到解题的规律与方法。材料作文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
(1)叙述重点放在人物语言上的材料作文 2005年我省实验区的材料作文就是一个典型。由评画谈起,师生对画的不同评价是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联系生活写见闻和感受。这种叙述重点放在人物语言上的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仔细审题就会发现,老师说的那句话“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已经由单纯的评画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是考生理解材料的关键点。扣住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提炼出“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见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等合适的观点。
可见解答对话类题目,关键是扣住主要人物的关键性语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基础。
(2)故事启示类材料作文2006年我省实验区的作文就属此类。材料由晶晶摔跤弄清了左右方向的故事和启示两部分组成,审题时只要扣住启示性议论性语句“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不长一智”,这些语句已点明材料的中心。只要能根据其中一句去构思行文都是符合立意要求的。
可见对故事+启示类材料作文,只要扣住启示审题立意即可。
(3)还有一种纯材料作文 材料仅是一个故事,故事中未出现直接表达观点的语句。如湖南彬州市中考作文题:“一匹马因不愿帮助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致使驴子累死。主人就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根据此材料如何立意呢?可采用“结果追问法”,即对故事的结果不断追问,从中发掘故事的实质,从而找到立意的基础。这则材料的结果是“马懊悔不已”,我们可反问“马为什么懊悔不已?”是因为它的负载过重;“为什么过重?”是因为驴子身上的货物给了它。驴子的死是由于它不帮助造成的。由此我们可以从“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方面立意。
总之,写好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基础,把握特征是重点,注重方法是关键。
二、中考作文命题关注的内容及复习对策
中考作文讲求全面对接中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在内容选择上,大致有“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想象与创新能力”四大方面的内容。语文老师在考前复习时能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每一方面内容的题型加以训练,熟悉不同内容的文题写作的方法,学生自然会在考场上对作文应付自如、驾驭有余。
1、先看“自我与成长”类作文 其命题内容可细化为成长中的快乐,成长中的烦恼、迷惑等,在这一过程中,它是认识自我、展示个性的过程,更是一次真情流露、心灵检阅的过程。根据中考作文发展趋势,我估计围绕“自我个性”和“人文关怀”侧重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的命题可能会成为中考主流。内容上包括适应社会,关注自我,逆境顺境,理想人生,青春体验等。命题上常以“我”为中心拟定,但会引导考生把目光更广泛地投向社会现实生活。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可让学生通过捕捉精彩,来凸现自我;通过巧妙包装,来扮靓自我。贴近生活,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从平日生活中筛选那些最有情致、最难忘的典型材料,就能凸现自我;巧妙包装,注重形式,才能扮靓自我。盐城市中考佳作《真我风采》就是以“性格急躁、生性豁达、幽默风趣”三个小标题连缀成篇,条理分明地扮靓了“真我风采”。
2、素质与情感类作文 在选材时要有细节描写并伴随具体的心理刻画,不宜空发议论。如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在叙事时要有具体可感的细节,心理刻画上也要真切细致,让真情自然流露于字里行间。
3、社会生活类材料作文 文体大多关注社会热点,如北京奥运,和谐社会等。要想让作文充满时代气息,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在关注社会的同时,把自我融入到社会之中,把时事定格在典型的生活小事之中,展现时事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影响,这叫“化大为小”。对于捕捉到的精彩生活细节,要着重描绘,力求典型化,让小的细节折射出耀眼的时代光辉来,这叫“以小见大”。如中考佳作《留下》,以童话的形式,写一粒小沙子的旅行,它来到沙漠,沙漠给它留下的是恐怖;来到伊拉克,战争给它留下的是荒凉;来到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保护环境,让它产生“留下”的决心。文中典型的细节和重大的主题巧妙融合,给人深刻的印象。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中考语文名师指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