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频道 小学生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写人作文 叙事作文 写景作文 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 说明文 议论文 看图写话 日记 读后感 周记 节日作文
周记 节日作文 观后感 续写改写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导 优秀作文 人物专题作文 孝心作文 童话作文 诚信作文 描写作文 小考作文 半命题作文 运动会作文 创新作文 秋游作文
热点作文 春天作文 秋天作文 冬天作文 夏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家乡作文 校园作文 自然风光作文 人文景观作文 亲情作文
-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选)
[10-15 23:07:42]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半命题作文 阅读:9547次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是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演变出的一种命题样式。它是在题目中留有某个或某两个空白,需答卷人将题目补完整,然后再据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在各级语文考试中都有所出现,一般来讲,它在各地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要大于高考。1990年之后的高考全国卷,只有1995年的小作文与1996年的大作文出现过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命题样式:一种是只有题目,没有其他说明或提示。如:《第一次 》,《远方的朋友,请到 游一游》。在这种情况下,作文题本身的指向性一般就比较明确,学生也能自然地按照题目的指向去构思写作。另一种是不仅有题目,还有其他的提示或说明。这种提示说明或提供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想像与写作热情;或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指引学生在一定的限制内构思写作。如: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题目出自赵树椿《审题——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一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要看清题目的说明与要求。通常认为,半命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具有更大自由空间。其实未必如此。任何作文题都要在限制范围与自由选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半命题作文虽然提供了“填空”的自由,但题目本身就含有指向性,因此“填空”的内容就必须受这种指向性的限制,“第一次XX”的经历与“一次XX”的经历自然不同,而“到XX游一游”与“来XX坐一坐”也当然有区别。何况题目的说明与提示更限制了我们构思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如95年的《 和 的对话》是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后的想像作文,96年议论文《我更喜欢漫画 》是给出几幅漫画请你作出选择。很难说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就一定比《机遇》《尝试》《选择》这类的命题作文来的更自由。所以说不管遇到怎样的题目,都需要我们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生活积累,既不要让思想因题目的限制而失去了自由与灵性,也不能让思想“跑野马”而失去了方向。
面对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如前文的《生活需要 》,题目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如果作文时只注意到了“情境”而忽视了“关键”,文章的重心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就会有所偏离。有时题目中的某些字眼或标点符号决定了选择范围的大小,不注意的话也容易造成偏差。《生活需要 》题目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例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在‘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
其次,在构思之前,要根据题目的表述选取与题目相称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果把握不准确就容易写偏。如《第一次 》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 之行》应该是写景记游的记叙文,《我的 》(父亲、母亲、老师、同座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 之风不可长》、《 的启示》应该是议论文,《怎样学 》则应该是说明文。有时,题目比较宽泛,不带有明确的文体倾向或文体限定,这就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第三,在构思时要既要珍惜“第一感觉”,也要小心落入思维定式。“第一感觉”是看到题目后最先跳入脑海的词汇、记忆、形象、想法、观点等,这常常是你感触最多体验最深也是最熟悉的素材,如果好好整理组织写成文章,往往能取到真实可感、打动读者的效果。另一方面,看到题目后的“第一感觉”,有时也会和别人相同,你想到的也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如《第一次 》,很多同学首先会想到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第一次被表扬、第一次离开家等等,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落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那么文章就很难见出新意了。这样的文章读者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有时我们也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自己的“第一感觉”,看看它是否会和别人雷同,是不是可以跳出来换个角度再想一想。“第一次接到异性同学的来信”、“第一次越轨”这样的题目显然比“第一次戴红领巾”要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训练试题]
1、与 相遇在
2、很多事情过去一直想做,却苦于没有机会、没有条件;很多念头过去一直放在心里,却不曾吐露、不曾倾泻。今天,如果有了机会,有了条件,有了充分的自由,你想做些什么呢?请以“今天,我想 ”为题作文。
[例文选登](附后)
《与苏轼相遇在秋天》
《今天,我想哭》
《今天,我想自由一些》
[例文精评]
《与苏轼相遇在秋天》
《与 相遇在 》是一个开放度较大的半命题作文。前一空可填入具体的人物,也可以填入抽象的事物;后一空可填入时间,也可以填入空间场景。需要注意的是,前一空要点出“相遇”的对象,后一空限定了“相遇”的场所、背景,而在特定情境下与特定对象“相遇”的过程应该作为文章的主体。本文作者绕过了在现实生活中取材的一般途径,而用想像的手段别出心裁地与古人对话,这就使文章在构思上就有了新意。作者借助与苏轼相遇并对话的过程,谈哲理,谈人生,最后领悟到“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从而实现了自我认识的升华,这就使文章的主题具有了一定的深意。更可贵的是,文章行文自然,意境优美。作者抓住秋天的季节特点,营造出日暮秋风、落叶霜寒、云淡天高的意境,又时常以苏轼的名篇《赤壁赋》中的语句穿插点染。这种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交代了背景,也使得文章看似抽象的议论有了形象化的载体以及情感的融入。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半命题作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