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2016七年级语文检测题八卷

2016七年级语文检测题八卷

[10-15 23:19:20]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9432

11.第(五)段和第(七)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 (A.记叙 B.抒情 C.议论)的表达方式。 (1分)

12.A、B两段文段,行文之间都表现出作者的 (A.怀念与感激 B.敬爱与感激 C.怀念与感恩)之情。(1分)

13.从下列答案中选择A、B两文中母亲形象描写的侧重点:A文中的母亲 ;B文中的母亲 。(每空只填写一项)(2分)

A.热情泼辣、感情质朴、勤俭能干 B.含辛茹苦、勤劳俭朴、深沉执着

C.泼辣坚强、勤劳质朴、聪明能干 D.勤劳俭朴、深明大义、宽厚仁慈

(二)

①子曰:“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 ),诲 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②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 )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③先生是( )年乃( )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师应( )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 )几何时矣?”曰:“几( )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1、在语段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2分)

2、在语段的括号内解释加“ ”的字。(3.5分)

3、以上语段依次出自课文《 》、《 》、《 》。(1.5分)

4、①文作者是 ,他是 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1.5分)

5、③文中的“先生”指的是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学家 。(0.5分)

6、下列句中“以”与“以我酌油知之”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以养父母、收族之意 B.是以谓之“文”也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D.徐以杓酌油沥之

7、“以我酌油知之”的“之”指“ ”。(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8、塾师赞“先生”年少时是“非常儿”主要是因为先生从小就具有的

精神。(1分)

9、把文言句译成现代语:(2分)

A.何有于我哉?

B.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10、下列有关学方面的警示不在上文三个语段内容中的一项是( )。(1分)

A.知识在于积累 B.随时随地都有可以学习的人 C.学习不要满足于现状

D.熟能生巧 F.学习不能盲从,应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三)

夏之韵

(一)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⑤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⑥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⑦夏天到了。

(二)______________。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发红叶,□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时的瓜秧,无不□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署气的□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

(三)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四)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读第(一)段,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第②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夏天草木的丰茂。

B、第③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夏天恼人的蝉鸣。

C、第④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触觉、视觉等角度,写出夏天炎热的气候和夏收的紧张气氛。

D、第⑤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从从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写出夏天是充满希望的。

2.第(二)段开头的横线上与下文衔接最为恰当的语句是(   )(1分)

A、夏天是充满生机的。    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

3.第(二)段的方框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1分)

A、标志  迸发  蒸腾  冲刺   B、象片  爆发  蒸气  冲击

C、标志  爆发  蒸气  冲刺   D、象征  迸发  蒸腾  冲击

4.第(三)段中连用四个“快”字,叠用“听听”“看看”两个动词,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5.最后一段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畅想_____2003年

要求:1、从下面任选一项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

我的、我家的、我校的、我国的

2、畅想应是有理有据的、思路清晰的。

3、600字以上。

上一页  [1] [2]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语文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