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10-15 23:23: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9660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www.xiaozhibei.com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静心思考 从容应答

2.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1)讪 笑      (2)字帖

(3)人声(dǐng) 沸    (4)(chì) 痛

3.在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经过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使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前进的方向。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是林海音,选自《城南旧事》,本文多次运用了插叙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B.《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它的译作者是叶圣陶。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汉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D.《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5.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一句话。(2分)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

6.默写填空。(12分)

(1)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3)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 。

(4)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

(6)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骚客吟诵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连续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 。

7.请依据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列问答。(6分)

我也开始挣钱:每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1)上述材料中表现出了阿廖沙 的性格特征。在苦难中,他逐渐成长为一个                 的人(联系整部作品回答)。

(2)选段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父异焉

(2)传一乡秀才观之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0.仲永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最直接的原因是       (用原文三个字),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       (用自己话回答)(2分)

(二)鹦鹉噪虎(8分)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注释: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11.下列各句中与“故噪而去之”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西辞黄鹤楼 B、此独以跛之故 C畏风故忌虎 D 两狼之并驱如故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2分)

(三)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15.这首诗中“疑,急”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语文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