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七年级上册复习题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历史试卷 阅读:9964次2.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的是(鲜卑)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标志北朝开始。(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事例的趋势明显增强,但(鲜卑)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494)年,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内容有:①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②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③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 影响: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与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第五学习主题: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1.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夏、商、周)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冶炼青铜的金属物质包括(铜、锡、铅)等几种金属按一定比例组成。
2.青铜器按用途划分,有(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每一大类又包括许多种。湖南出土的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四羊方尊),河南出土的青铜器的典型风格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它的特点是"雄伟端庄,气势凛然"。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3.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发掘了大型商代墓,墓主(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可称为我国古代的第一位女将军。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1.(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作用: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和(渠道)两大部分组成。渠首的主要工程是(分水堤坝)、(进水口)、(飞沙堰)。分水堤坝俗称(金刚堤),筑在(岷江)之中,把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进水口俗称(宝瓶口)。都江堰的功能:都江堰具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战国)后期,(秦)国还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2.秦朝"万里长城"是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御工程的基础上修筑的,负责人是(蒙恬)。修长城的目的: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修筑了由城堡和(城墙)构成的("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意义: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匈奴族曾生活在我国的(蒙古高原)。秦朝修(灵渠)是为了征服(越族),灵渠贯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秦始皇派(蒙恬)夺回河套,命(史禄)主持修建灵渠。
掌握"战国-秦朝重要工程颁布图"。
第19课 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1.我国开始用(麻)造纸始于(西汉)时候,在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是(中国)。(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我国的主要书写材料是(纸)。蔡伦用(树皮、麻头、旧麻布、破鱼网)等原料造纸,人称(蔡候纸)。
2.《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专著,成书于(东汉)初期,书中有关于(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联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3.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圆周率)问题,("周三径一")的说法流传很广,(南朝)(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
4.(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人称(医圣); (东汉)(医学)家(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让病人手术前服"(麻沸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人称神医;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著作;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1.我国历史从(商朝)开始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这种文字称为(甲骨文)。(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商朝时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
2.秦统一全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的标准字体,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石刻上的文字应是(小篆)。后来,书写方便的(隶书)也逐渐流行起来,己发现的(汉代)竹简、帛书、石刻上的文,基本上是(隶书)。草书和楷书形成于(汉朝后期),草书、楷书和行书趋向成熟是在(三国两晋)时期。楷书的特点是(端庄),草书的特点是(潇洒),行书的特点是(书写流畅便捷)。
第21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1.在中国各地修建的文庙是为了纪念(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爱护人,关心人)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他编订的书有《诗经》、《尚书》和《春秋》,他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编成《论语》,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资料。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①他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②他编订教材(《诗》、《书》和《春秋》),丰富了教学内容;③他善于启发诱导,因村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④他重视师德。
3.战国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阐述自己的主张,传播自己的观点,产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众多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此外还(纵横家)、兵家和农家。各学派间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彼此影响,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学术思想空前地活跃起来。
第22课 文学、史学与宗教
1.(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是(《离骚》),他的作品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瑰宝。后人在(端午节)用(划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体裁的(通史)著作的作者是(司马迁),他的代表作(《史记》)记述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包括(本纪、世家、表、书和列传)五部分。《史记》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的影响。
3.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原产生于(古代印度),后由(丝绸之路)经(西域)传入我国内地。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佛教教义的欺骗性对人民心理上的安慰,所以佛教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对(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正式创立,尊奉(老子)为创始人。
第23课 多姿多彩的艺术
1.湖北(随州)(战国墓)中出土的一套(编钟),大大小小60多件,可以演奏各种乐曲,它的发现和成功演奏得到中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说明战国时期的经济得到高度发展,铸造技术进步很大,音乐也很繁荣。
2.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的杰作,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历史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