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三学习辅导初三语文辅导资料初三语文试卷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带答案)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带答案)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三语文试卷   阅读:9340

11.此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

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2、此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太守醉

13.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答案解释:B。太守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

14.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B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15.选文末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醉应有两层含义,应怎样理解?为什么会“醉”?

答案 太守醉既指喝醉酒;又指太守被美景的陶醉,“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

16、游山的滁人有: 、 、 ;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

负者,行人,伛偻提携; 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

17、太守宴上吃的有 、 、 ,饮的有 。

山肴野蔌, 肥鱼,泉香酒洌

18、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 C

A.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提携。

B.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

C.滁人、众宾客、太守。

D.太守。

《醉翁亭记》第四段练习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鸣声上下(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1)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共写了几种乐?

(2)文中用两个句子衬托太守之乐,这两句是 。

(3)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3、 “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

4.“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

5、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点明文章主旨,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

(“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 。

7、这段文字节选自《醉翁亭记》,是对全文的归结。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8.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9.“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

11、《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2、本文写景有下边几种方式,指出各自的起句、结句。

1)、自远而近,从 到 。

2)、从早到晚,从 到 。

3)、从春至冬,从 到 。

4)、从外到内,从 到 。

5)、山间夕照全景,从 到 。

答案:1、略。2、1)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禽鸟;太守

3、滁州人、宾客

4、 《醉翁亭记》

5、醉能同其乐

6、乐

7、C

8、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2)衬托太守之乐

9、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10、答案: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社会: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12、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4)“至于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

5)“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www.xiaozhibei.com初三语文教案

上一页  [1] [2]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三语文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