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语文辅导资料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下册教案:祝福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下册教案:祝福

[10-15 23:09: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一语文教案   阅读:9303

【摘要】鉴于大家对www.xiaozhibei.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下册教案:祝福”,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下册教案:祝福

高一语文《祝福》教案和练习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发展变化。

2、鉴赏小说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体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3、分析情节、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4、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一、重点、难点概括

本文是鲁迅先生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经典之作。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的境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阅读本文要注意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影响;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多次运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注意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在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作者对现实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尖锐批判的深刻意义。

二、经典题精析

1、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及临死前,外貌(尤其是眼神)有哪些变化?作者为什么着力写这些变化?

[精析]本文作者正是通过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反映了祥林嫂由一个贫苦善良的青年妇女最后沦为乞丐,直至悲惨死去的全过程,所以对祥林嫂每次眼神的变化进行仔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解析此题时,要注意将祥林嫂的每一点变化和她所遭受的重重打击与折磨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在此安排上的良苦用心。

[解答]描写祥林嫂的脸色:第一次是青黄,第二次还是青黄,第三次黄中带黑。

描写祥林嫂的脸颊:第一次是红色, 第二次是消失了血色,第三次是消尽了悲哀的神色。

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第一次是顺着眼,第二次是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第三次是眼珠间或一轮,仿佛木刻似的。

三次外貌描写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写出她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第二次写出她已经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写出她在遭到了致命的肉体与精神的打击之后,对生活已经彻底的绝望,变得麻木。

顺带提及的是:作者在这里首先描写的是祥林嫂去世之前的一段外貌,也就是说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首先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点评]本题主要是要让我们了解外貌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主题思想表达方面的作用。将三处描写在文中找出后,要仔细对三处描写的内容进行比对,找出其中变化的轨迹,进而体会祥林嫂在精神上所受到的迫害,掌握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直至灵魂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完成本题时切忌孤立地对每次描写的内容来进行所谓的分析与鉴赏,那样就极有可能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2、文章中多次描写了鲁镇祝福的场景,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精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除了交代必要的社会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烘托气氛、深化主题的作用。解答本题时要认真思考冷漠的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人生悲剧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体味作者将批判锋芒蕴藏在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之中的精巧安排。同时,通过分析要能认识到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也是随着她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而逐渐丰满起来的。

[解答]文中比较集中地描写祝福场景的有三处。

其一:“旧历的年底……将鲁镇乱成一团糟”。这一段文字描写了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富人家要祝福,付出艰辛劳动的却是穷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而“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就说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统治依旧,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语段中的有些话看似有语病,如“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实则不然。如果我们能够联系文中关于鲁镇年关祝福习俗的生动、逼真的描写,便可体会到这句话是有深刻的意义的,那就是: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城乡每一块土地,都是鬼神观念牢牢统治着的地方,而这一点往往在旧历的年底显示得最充分,最集中。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鬼神宗教观念,这种为封建统治的合理性辩护的,极端野蛮、荒诞的意识形态残害致死的。由此可见,这段关于祝福的描写就为祥林嫂的死,提供了一个最恰当的环境。同时,作者关于新年气氛的渲染,也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

其二:鲁四老爷家祝福场景的描写。这次祝福是在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之后。鲁四老爷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依旧不让“伤风败俗”的祥林嫂插手,她的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表面上看,是使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实质是让祥林嫂苦苦以求的生前免受侮辱,身后免受痛苦的企望彻底的破灭了。鲁四老爷的这一举动也把祥林嫂进一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在此,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其三:结尾一段“我给……豫备无限的幸福”。这段描写中将祥林嫂的惨死与人们祝福的盛况构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揭露了封建社会杀人和吃人的本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这一情节还呼应开头,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点评]对环境描写在作品中所起作用的分析,常常容易走入空泛教条的所谓套路,诸如“烘托气氛,深化主题”之类。如果仅仅是罗列了这样的一些所谓的“理论”,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那么我们是很难对作者的用心有很准确的体会的,同时我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就不可能全面、深入。

3、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夫失子之痛后又一次来到鲁镇,鲁迅先生不吝笔墨地让其反复絮叨着那起始人觉新奇,最末令人生厌的故事:“我真傻,真的,我不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精析]解答本题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予以考虑:一是祥林嫂的行为所反应出的她在再到鲁镇之后自身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二是她的这种行为所激起的鲁镇人们的反应。

[解答]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有二。

第一:为了表达祥林嫂内心的痛苦麻木和无奈。当祥林嫂第二次失去丈夫、死了孩子来到鲁镇之后,“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祥林嫂全不理会这些事,她心中怀着一位仁慈母亲的巨大悲哀,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反复讲述着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惨事。封建思想的“三纲五常”的规则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现如今家是无从谈起了,丈夫死了,最后连寄托着她全部希望的儿子也葬身狼腹。她此刻只有用不断重复絮叨自己的悲惨际遇这种近乎麻木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痛苦。

第二:为了 揭露当时社会环境中人们思想的麻木和人际关系(情感)的冷漠。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掉了,她到处向人倾诉自己的痛苦,“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上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引她说到呜咽,他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意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其实,祥林嫂哪里知道:在那个冷漠的世界里,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鉴赏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在这些看客与听众的内心之中,祥林嫂的不幸并没有引起周围人们真正的理解与同情,却通过听的行为转化为可供他们在茶余饭后进行消遣的故事,他们在鉴赏别人痛苦的过程中,也在鉴赏着自己的表演(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并从中得到某种满足。同时他们又在“叹息”和“评论”中,使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而在别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尽,成为“渣滓”之后,就立即“厌烦”和“唾弃”,同时还施以“又冷又尖”的笑,这种情感与行为方式上的麻木和混沌,实质是一种人性的残忍。

[1] [2] [3] [4] [5] [6]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