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教案高一历史第一章教案:教案九一八事变

高一历史第一章教案:教案九一八事变

[10-15 23:1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9427

师:民主人士出于对日本侵略和国民政府的退让、反共政策的不满,也举起了抗日反蒋的旗帜。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以国民党内知名人士、爱国学者为主体自发组织的一个爱国团体,它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国民党内爱国将士的强烈不满,他们也加入到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中。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投影显示: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师:当时表现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抗日要求的两件大事是: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建立及斗争、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及斗争。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是国民党爱国将军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抗日队伍。他们收复多伦的战斗,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然而由于蒋介石的破坏并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盟军最后失败。投影所示的诗歌,就是吉鸿昌就义前的愤慨与呐喊,表现了革命者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树起的是联共抗日反蒋的大旗。这主要是因为:①民族危机的加深使爱国官兵奋起抗日。②蒋介石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剿共”,企图使之与红军两败俱伤,迫使十九路军转而反蒋。③中共抗日的主张,使十九路军走上联共抗日反蒋的道路。蒋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斗争中联合和壮大,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导致福建革命政府坚持了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同中共合作抗日的情况说明中日民族矛盾正在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而蒋介石对抗日力量的态度决定了当时抗日与反蒋是结合在一起的。

投影显示:

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突出表明了当时( )

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

B.中华民族已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C.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

D.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抗日停战协定》虽体现了停战、一致抗日的合作要求,但不能说统一战线已形成,统一战线有组织上、斗争纲领上的更高要求;1933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尚未开始,说“中华民族已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不恰当;1933年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王明等已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因此C项错误;正是由于民族危机加深使爱国官兵抗日反蒋,这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不利,损失很大,因而要与红军停战,这反映了阶级矛盾,李济深、蔡廷楷属国民党内反蒋势力,而蒋介石企图以“剿共”来削弱十九路军,使其与蒋的矛盾加深,因此福建事变本身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所以D项正确。

【课堂小结】

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日本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反对日本侵华的民族革命斗争正在成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主要斗争。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号召,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课后作业】

以“若东北军坚持抗战,结果……”为题,课后展开分组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下面提供若干观点,以启发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同学们应大胆去分析、辩论,最后形成书面文字。

观点:

1.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必将粉碎日军进攻,使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无限期搁置起来。

2.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可能迟滞日军侵略计划,但不可能改变历史的结果。

3.这场战争是一块旷日持久的战争,无论是东北军保有东北,还是日军占领东北,东北都将成为一片废墟。

4.战争将超出东北范围,全民族的抗战提前到来。

5.战争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6.战争将在客观上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

【总结】最新一年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www.xiaozhibei.com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历史第一章教案:教案九一八事变”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高中频道      高中英语学习

上一页  [1] [2] [3]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历史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