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高三地理教案:整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0-15 23:08:0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地理教案 阅读:9908次【摘要】鉴于大家对www.xiaozhibei.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整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整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3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现形式 地
壳
运
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
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
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拗陷
(升降运动) 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岩石在—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分类 作用速度 迅速剧烈 火山喷发、地震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缓慢微弱 其他形式 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侵
入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注意:(1)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否为内力作用所致,应抓住两点,一必须是自然作用,二必须是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2)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即上升或下降
影响 岩层 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抬升或下沉
地貌 常造成巨大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举 例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大西洋扩张、东非大裂谷形成 台湾海峡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升降变化
相互关系 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
例1 (2011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塞拉比斯古庙遗址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岸,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三根大理石柱子,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读图,完成⑴—⑵题。
答案:⑴B ⑵A
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使地表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说明:流水的溶蚀作用属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一种。
例2 (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火山喷发 D.流水堆积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丹霞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难度较小。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丹霞山的岩石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部分被水侵蚀掉,形成峭壁、陡崖等地貌,故选A。
答案:A
探究点三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其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几种模式图:
例3 ((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类地质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石英岩属于乙类岩石 B.甲、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并含有化石
C.褶皱形成与①有关 D.②③④属于外力作用
答案:A
【变式训练】读下列甲乙两图(若甲图中C是变质岩),回答(1)~(2)题
(1)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
A.① B.② C.⑤ D.⑥
(2)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难于判别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壳物质循环的循环过程及其各类岩石的特点,关于三大类岩石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放在了单元提升中,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到这部分讲解。
解析:(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但各类岩石均可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而成为新的岩浆。三类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结成为沉积岩。已生成的各类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A、B、C分别代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所以③代表变质作用,所以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⑥。(2)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沉积岩,所以应属于甲图所示的B类岩石。
答案:(1)D (2)B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学科基础测试)右图是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女王头(蕈状石)。她大约4 000岁,头部可以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1,2题。
1.酷似造型地貌景观“女王头”的形成过程是 ( )
A.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C.地壳断裂——地壳抬升——化学溶蚀
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2.小明在“女王头”附近捡到一块岩体标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及测量,并判断其为砂岩。那么观察到的岩石薄片最接近(图下方为比例尺) ( )
(2011•湖南联考)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