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0-15 23:21:3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地理教案 阅读:9785次【摘要】鉴于大家对www.xiaozhibei.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6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慢。
2.划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千米(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层: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⑴地壳:①厚度: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②结构:上层为硅铝层,相对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在大洋底部罕见甚至缺失;下层为硅镁层,相对密度较大,分布是连续的。
⑵地幔:①结构: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体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②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③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地核:①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组成;②结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例1 (改编)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填图并回答问题。
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状况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在“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图”中的方框内,填写地球内部各圈层和分界面的名称。
⑵最近,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地震波在探矿等方面的应用原理。
解析:⑴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有两个大的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球内部圈层就以这两个大的不连续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⑵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在通过含油层时,横波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答案:⑴详见右图 ⑵横
【变式训练】(2011•烟台调研)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水圈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⑵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小
C.③圈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各个圈层的特点。
解析:⑴根据各圈层位置知①是大气平流层,②是地壳,③是软流层,④是外核。⑵①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②层陆地地壳较海洋地壳厚;③层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层物质状态为液体。
答案:⑴C ⑵C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
2.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
例2 (2011•济南模拟)右图为某学生外出旅游时拍到的照片。观察此照片回答9~10题。
⑴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⑵图中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在地球上是相互渗透和重叠的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地球外部圈层的一般常识。
解析:⑴该图体现了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同时也体现了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岩石圈;即该图一共体现了4个圈层。⑵地球的上述四个圈层之间并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但物质运动的能量有来自地球外部的,也有来自地球内部的。
答案:⑴C ⑵B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2.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根据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 2009年11月3日一组由各国地质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
3.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幔 B.地核
C.地壳 D.岩石圈
4.裂缝从l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
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的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
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
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
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
6.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地理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