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先秦历史散文
[10-15 23:18: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9500次其次,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写到的人物达四千多,其中有王侯将相,也有学者、说客、宰竖、商贾,甚至倡优、役人、盗贼、侠勇等,写人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这些人物,容貌、性格较鲜明的不下数百人。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如子产和晏婴同是开明的政治家,子产果敢明断,晏婴幽默机警。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晋公子重耳由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变化。在刻划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或在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如崔杼弑君后,晏婴既不同情庄公又不想附和崔杼的处境和复杂心情的描写;或通过补叙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如“郑伯克段于鄢”结尾掘地及泉的情节;或以对比手法刻划人物,如晋献公宠妾骊姬谋害太子申生一段,对骊姬阴险毒辣和申生忠孝厚道的描写;或以细节描写深化人物性格,如桓公元年对宋华父督好色的描写。最常见的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曹刿论战”中对曹刿政治远见和足智沉着性格的刻划。Cg2中国散文网
《左传》的语言,简炼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语言中的外交辞令,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对齐侯、展喜犒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王孙满论鼎、吕相绝秦等,或委曲婉转、陈述利害,或辞令激切、语挟风霜,均用辞雅正,曲尽人情,各得其妙。
《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是先秦同时期的其他历史著作无法相比的。其题材、叙事方法、写人艺术和纯熟精美的语言,都为后世史传文学,小说、诗歌、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影响甚为深远。
与《左传》同时的另一部史书是《国语》,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21篇242则,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记事上起周穆王征犬戎(约前976),下止韩、赵、魏灭智伯(前453),计有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旧时称此书为《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宋以后多疑之,尚无定论。从内容与风格看,非一人一时之作,可能是战国初期史官汇集西周、春秋列国史官所记编选而成。
作为历史文献,《国语》对八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述,通过所记内容,表现了编者对统治者的奢侈暴虐的批判态度,及对“重民”、“忠恕”、“天命”思想和农业生产的推重,同时兼容墨、道、法等诸家思想。
从文学角度看,《国语》不及《左传》语言含蓄丰润,叙事婉转多姿,风格前后统一。但作为记言为主的史书,它亦自有特色和成就。如风格多样,颇类战国子书;多用社会上层流行的口头语、俗语及政治用语,语言通俗自然,精炼俭省。尤其外交辞令和谏对之辞写来更是精彩纷呈,如著名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有些长篇议论文字,说理细密,分析精辟,层次清晰,章法严谨,向来为古文家所称道,如《叔向贺贫》。在人物表现上,《国语》也有突出之处,它已有将人物言行集中在一起,向人物小传过渡的趋势。如记鲁叔孙穆子言行,记晋文公事迹等。同时注意到围绕中心、在矛盾中揭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如对晋范宣子与人争田的记述。个别故事比《左传》的同样事件记载更曲折生动,如“骊姬谮杀太子申生”、“醉谴重耳”。有些场面描写,夸张渲染,气象宏伟,视野开阔,有声有色,先秦散文中较为罕见,如“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第三节《战国策》
《战国策》初时又叫《国策》、《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大约是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依国别按时序重新编订,去其重复,得33篇,定名《战国策》。
《战国策》全书分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其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谋议或说辞。在对列国统治集团间那些权谋、谲诈、角逐、战争、残杀活动的记述中,揭露和批判了统治者的腐败与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权谋的推崇。在对诸国频繁的战争、苛重徭役及草菅人命的描述中,反映了下层百姓的苦难。此外,还记载了许多政治开明、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君主、卿相、士人、下吏的事迹,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贵士倾向及对勇敢、正义和进步意识的歌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的人生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长于说辞。其文多为策士游说之辞,这些策士以出谋划策为业,多能剧谈雄辩,善于权衡利弊,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身份地位,揣摩其不同个性心理,或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以情感人,迂回而谏,如“触龙说赵太后”;或以小喻大,由远而近,因情入理,发人深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或策士平视,互相驳难,骋辞竞说,唇枪舌剑,锋芒毕露,气势凌厉,如“鲁仲连义不帝秦”等等。对象不同,说谏有异,风格多变,如苏秦游说六国君主,极力渲染所在国的地理、物产、军事优势,以鼓舞其斗志,促使其联合抗秦;张仪游说山东诸侯,则旨在揭其短,极力铺陈其致命的弱点,故其说辞使六国君主心灰意冷,恐惧压抑,胆战心惊。
善于写人,是《战国策》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点。它所写人物很多,上至国君,下至平民百姓,总计有六百余人,涉及面超过先秦任何史籍。其表现的人物以谋臣策士为主,刻划非常成功,或表现血气方刚,或表现老谋深算,或表现奇异常人,或表现重恩怨报施等,都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生活经历。其刻划人物的突出特点是,善于把写人叙事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中心,组织情节,安排结构,写出人物系列完整的生动事迹,如“齐人有冯谖者”刻划高傲而有智谋的冯谖;或以事件为中心,穿插人物,推动情节,在完整的事件发展叙述中,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如“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写燕丹养士谋刺秦王一事。其刻划人物的手法也灵活多样,有时以语言谈吐,有时用动作行事,有时放在复杂矛盾纠葛中,有时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有时通过对比、映衬,有时通过心理自白,灵活多变,运笔神妙。而大多人物,作者是运用综合手法来刻划的。
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是《战国策》文学成就第三个方面的表现。《国策》文章,熟练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铺陈、夸张等修辞手法,从而使其文辞彩绚烂,声调铿锵,感情充沛,富于气势,活泼生动,委婉入情。最值得注意的是铺陈和夸张,它们在《国策》中用的经常而普遍,如苏秦、张仪等人游说诸侯,述其地理,都爱铺陈东、西、南、北,山河湖海;追溯历史,总是称言三王五霸,从古到今;谈政治,动辄君臣内外,法术权势;论军事,往往攻守进退,固险扼塞,中间常常结合一连串夸张形容,将各种情势强调到极致。这类写法,直接影响了汉赋及汉代政论文。至于《国策》中的寓言,亦丰富多彩,或为动物寓言,或为社会寓言,或为历史寓言,如“狐假虎威”(《楚策一》)、“画蛇添足”(《齐策三》)、“惊弓之鸟”(《楚策四》)等,写来生动形象,言短意长,文学性极强。
总之,《战国策》兼有《左传》、《国语》的叙事、记言之长,同时“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叙事“能委折而入情,微婉而善讽”(章学诚《文史通义》)。它是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赋及论文散文,对唐宋以降的古文等创作亦影响深远。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文言文赏析
相关文章
- 上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 › 先秦历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