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秦及西汉散文
[10-15 23:19:20]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文言文赏析 阅读:9521次本文主要是为高中学生提供的“秦及西汉散文”文学参考资料,对充实高中学生文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下面请看具体内容: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吕氏春秋》
一、成书过程及体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成书于秦统一中国之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撰的大型学术著作,主编者吕不韦。
吕不韦生平事迹。《史记》本传、高诱《吕氏春秋序》有载。原系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秦庄襄王时,任丞相,封文信侯。太子政即位后,被尊为相国,号“亚父”。吕氏执政后期,重金招揽人才,组织编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的创作动机。《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书出于众手,内容驳杂,《汉志》列为“杂家”。杂取各家学说,而又有所侧重。对各家学说进行了发展和改造,构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是《吕氏春秋》的重要创造,同时也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
二、《吕氏春秋》的文学成就
1.体系严密。
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部分文章若干篇。十二纪: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编排内容,每一季又分孟、仲、季三纪,每月一纪,每纪五篇文章,共60篇(实为61篇,季冬纪附有《序意》一文)。论文内容与四季相配,各有侧重。春纪以论生为主,夏主乐、秋主兵、冬主死亡。纪体以12月为纲,分类论理,在生死乐兵的大范围内充实杂家多侧面的哲学意识与政治主张,反映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这样组织材料,编排纲目,可见出作者力图为复杂繁芜的思想内容设计合宜的新构架的匠心。八览:八组专题论文。每览八文,共64篇。六论:六组专题论文,每组六人,共36篇。全书160篇文,17万3千多字。总体结构整齐划一,有纲有目,杂而不乱。又前篇与后文,多有意义上的关连。如十二纪之文,篇与篇之间,有的互为表里,有的后篇是前篇的续笔。《吕氏春秋》各篇在论法上也大体一致。一篇大抵分议论、故事两部分。有的故事,因它篇已见,于是只举事名,略去具体内容,并注明“解在乎××”的形式。避免重复。因为编者的统筹安排,全书成为一有机整体。其中体现的文章学观念,超出了先秦诸子。
2.用事说理生动。《吕氏春秋》继承先秦诸子用大量比喻故事帮助说理的传统,在作类比推理的同时,文章显出生动、趣味性。
3.寓言故事丰富多彩。《吕氏春秋》记录和保存了大量寓言故事与传说,每篇文章通常都有三四个完整的故事,有时多至六七个。全书载录的完整故事有三百则左右。对于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也有特色。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该书寓言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口耳相传的故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钟(铃)》等等。寓言故事主体往往简练生动,中心突出,有效地服务于哲理。故事结尾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框架结构凸现出寓言体征。
第二节李斯的散文
李斯是秦代唯一作家,其生平事迹见于《史记》本传、《秦始皇本纪》。
原系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师从荀子(与韩非同学),继承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并加以发展(荀子之学虽主儒术,但容纳了法家思想。他于诸经中最重《礼》。“荀子之礼,是含着古昔圣人之礼与后王之礼的。礼是风俗、习惯、制度的法制化。但所谓重礼却多少带有顺应时代的意思。荀子对礼下定义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同是‘礼’字,荀子的礼稍带法律的性质,不是如孔子、孟子那样的纯道德。因而从其门下就出了李斯、韩非那样的法律万能主义者,决非偶然的。”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学成入秦,投吕不韦门下。吕不韦使之会见秦王政。李斯初见秦王即劝说他抓住时机,削弱六国以统天下。秦王任以为长史。后从李斯之策,收买六国名士,收买不成即行刺杀。官至丞相。秦二世时,因与赵高有隙,遭诬陷,腰斩,灭三族。
作为政治家,李斯参与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壮举,也参与创建郡县制、统一文字及度量衡等等。自然,秦始皇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措施也与李斯密切相关。
散文成就:1.代表作《谏逐客书》论据充分,说理周密。写法上多铺陈排比,抑扬开合,有纵横家气势。文多对偶,辞采华丽,音节流畅,被誉为“骈体之祖”(李兆洛[清]《骈体文钞》)。2.刻石文,采用四言韵文,浑朴庄严,气魄雄伟,对以往颂赞体作品雍容华贵作出变革,而贯以法家辞气。
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
汉代政论散文由先秦诸子发展而来,以西汉初期最为发达。西汉政论散文特点突出,能抓住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议论风发,畅所欲言,直抒己见。情感充沛,气势逼人。善用比喻和排偶,富于文采。贾谊为政论散文作家的杰出代表。
一、陆贾
生平见《史记×郦生陆贾传》(《汉书》也有传)。
楚人。善辩,号“有口辩士”。从刘邦定天下,随左右,常出使诸侯。在刘邦跟前称说《诗》《书》,刘邦斥之:“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为说秦失天下的道理。刘大悟,谓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著文十二篇,辑书曰《新语》。
贾谊秉承其业,将汉代政论散文的创作推向新的高度。
二、贾谊
生平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亦有传)。
洛阳人。少年时即爱好诗书及诸子百家。二十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一年之中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朝廷律令更定尽出贾谊。曾力排众议,对朝政施以改革。因此受守旧派排挤,“短之”于文帝,失去文帝信任,出任长沙王太傅。途经湘水,写《吊屈原赋》抒写哀情。几年后,改任梁怀王太傅。后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郁郁而死。年33岁。
散文作品。文58篇,刘向辑之,名曰《新书》。今传《新书》已有残缺,剩36篇。
分类:三类。一是专题性政论文,如《过秦》《大政》。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这是当时政论文的主要形式),如《陈政事疏》等。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如《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等。
散文内容。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面对迅速巩固政权、完善封建制度的历史任务,贾谊又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
散文代表作:《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过秦论》在总结秦王朝兴亡的历史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减轻剥削、施行仁义的主张。有现实意义。文章多用铺排及对照,气势奔放,比喻众多,具有富丽气象。《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长篇政论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陈述社会种种弊端,提出一系列政治主张。文章情感强烈,如开头一段: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文言文赏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