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高二语文二单元教案:失街亭教学设计
[10-15 23:11:1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二语文教案 阅读:9985次【摘要】鉴于大家对www.xiaozhibei.com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二语文二单元教案:失街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二单元教案:失街亭教学设计
《失街亭》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的内容。《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失街亭》这个故事,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判了马谡的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
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欣赏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欣赏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善于借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这部书写战争极为出色,它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的描述结合起来,着重表现作战双方战略战术的运用、力量的对比、地位的转化,从而揭示出决定胜负的原因,使大小战役在作者笔下显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毫不雷同。《失街亭》这场战争的情节相当单纯,但作者却写得曲折有致。诸葛亮点将时,判断准确,部署严密,看来是稳操胜券,但是马谡的轻率则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扎营时马、王争吵,预示马谡必败。街亭失守,双方争夺厮杀,作者写得奇矫突兀,声色俱佳。其间贯穿蜀方的增援和魏方的打援,魏方的设计和蜀方的中计,时升时落,似大海潮涌;急起急伏,如重峦叠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没有静止地交代人物性格,而是运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如刻画马谡,是通过三个争执的小回合来展开的。乍到街亭,马谡先是以笑讥人,嘲笑丞相多心,表现出他极为主观;当王平提出异议时,他大觉逆耳,表现出他刚愎自用;王平以大局为重,再次提醒时,马谡以恃唬人,“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可以看出他目空一切,得意忘形。通过马谡极力拒谏的言行描写,显示出了他的思想性格。而本课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文章通过他的语言、行动的刻画,表现了他考虑周详、处事审慎的性格。如对马谡的再三叮嘱,派“平生谨慎”的王平佐助马谡,部署策应,安排疑兵等,都集中表现了他的神机妙算、谨慎周密的才能。挥泪斩马谡,又表现了他的大义。作者通过失街亭和斩马谡,充分赋予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使诸葛亮这个形象有血有肉。
教读本课,主要运用品读法和设置问题讨论法。让学生深入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义。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争议,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诸葛亮深谋远虑、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认识马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死守教条的错误及其危害性。
能力目标
1.品味《失街亭》中描写战争的技巧。
2.欣赏《失街亭》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而理解诸葛亮、马谡两个人物形象。
3.掌握本文有条不紊、严谨有序的结构特点。
4.体会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
德育目标
学习《失街亭》,认识诸葛亮赏罚严明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分析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学方法
1.品读法。对于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语句应仔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2.分析、讨论法。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理解。
3.欣赏——比较——研习法。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关失街亭的部分,让学生比较画面展示与文字描写的异同,进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4.研究性学习法。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用创新思维来写一篇《失街亭》读后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国演义》电视剧VCD光盘、《三国演义》主题歌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让学生进入氛围,感受雄浑、苍凉的气势。
2.以提问——回忆的方式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三国演义》主题歌)以前我们学过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文章吗?(同学们回答:学过三国人物诸葛亮的《出师表》)好,我们共同回忆其中的一段话:“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蜀汉政权“北定中原”的目的之所以未能实现,失街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失街亭》一文。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罗贯中(约公元1330~1400),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据说,他曾跟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张士诚有相当的关系,曾给张士诚当过幕客。他“有志图王”,足见是一个具有政治抱负的人。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了中国,他改而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相传他创作的小说有几十种,但大都没有流传下来。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列国演义》《三国演义》《隋唐志传》《平妖传》《粉妆楼》几种,而以《三国演义》最为著名。
2.《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引人入胜地描写了封建王朝中四百个以上的人物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形象地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一时期的近百年的历史面貌,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忠义观念和仁政思想。它的主题思想基本上是通过曹魏和蜀汉两个集团的斗争表现出来的。作者善于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和动人的情节表现出来。他不是纯客观地描写人物,而是借助褒贬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和道德观念。全书在描写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其矛盾斗争中,表现了尊崇刘备,贬抑曹操的强烈倾向。《三国演义》还以大量篇幅生动地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战争。作者认为军事斗争及政治斗争的互相联系和斗智与斗力的互相结合,往往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书中描写的历史战争,各有特色,使人屡读不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最好作品之一。诸葛亮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作者集中歌颂他的足智多谋。他知己知彼,谨慎从事,又善于随机应变,他深谋远虑,料事如神,预见战事发展的前景。这一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要求高瞻远瞩,预见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正义事业的愿望。
3.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节截去了司马懿调兵遣将进攻街亭一段和他率兵占领列柳城一段,这两段写司马懿善于用兵,而本课重点人物是诸葛亮,故而截去。本回又大段截去“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的内容。第九十六回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后半部分内容是写孙吴与曹魏的明争暗斗,故截去。节选部分集中表现诸葛亮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严明和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