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低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10-15 23:19:3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阅读:9500次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一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
一、怎样把握基本形
小学低年级教材从造型的角度看都是采用的是平面造型,不追求立体感和空间深度,在教材介绍了基本形、圆形、方形、三角形,范画和练习都是由这些基本形所组成的简单形象,教材的宗旨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基本形的概念去观察、理解和表现具体的形象,因此要特别注意把握教学的尺度。比如,低年级学生画人的动态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学生能运用椭圆形、方形等基本形来画出人物的动态,比例大体上正确就可以了,不能一下子向学生提出形体、结构、衣纹组织等较高的要求,在低年级阶段,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眼光去认识和表现周围的东西,让他们认为看什么都要通过基本形去概括物体外形的习惯。这种观察方法首先要能看出具体物象是方的、圆的,还是三角形的,进一步就要能观察出这些基本形在比例上的变化,更进一步就要在一个物体由几个基本形组合成的情况下。能观察出哪部分是方形,哪部份是圆形,哪部份是大的,哪部份是小的,以及这部份与那部份组合的具体方式,在教学中,要把基本形的概念贯穿到每一个练习中去,反复地强调基本形去观察,理解形象的特征,培养起整体观念,这对到中高年级深入学习是很有益的,因此,低年级教材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对基本形的把握,同时每一个同学都应当把基本形看成是绘画观察和表现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二、如何把握色彩的感觉
在低年级教材中的色形是很丰富的,学生可以从教材中接触到五彩斑谰的色彩世界。在第一册向学生介绍了三原色的和三间色,在第二册通过色彩的空间混合和色彩转轮制作,让学生认识原色的并置和混合产生了新的色彩感觉。同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看色用的材料是彩色笔和油画棒,因此,不容易通过色彩的直接混合去认识色彩的变化。教材中色彩认识的介绍与手工制作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有趣的,只要我们把握住教材的关键,就是利用各种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比如,原色“红”加上原色“黄”,变成“橙色”,如果在教学中对学生讲,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当色彩轮转动时,转轮上的红色和黄色呈现出橙色的相貌,这才能算完成了数学任务。按教材的要求学生除了将使用原色和间色作画,还多处出现灰色。 此外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彩色范画,指导学生去辩别色彩间的差异,扩大色彩感知的面,同时,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各种颜色和它们的名称对上号,在低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是与基本功训练并重的一项根本任务。
三、想象创造意识的把握
在低年级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创作课,这些课是同学们进行综合练习,检查对所学的造型、色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便是同学们发挥自己想象能力的好机会。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应当鼓励学生中超出教材范围的好想法。比如:在《用圆形画动物》,如果根据教材提供的参考资料,每一个同学都可能是照搬资料上的动物形象和老师的示范情节,这样在学生所画的结果来看,就会很容易出现全班同学画成一个面孔的局面。假如有的学生添加了其它的动物形象,或者是重新组织了画面的情节,只要没有离题,我认为是应该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才对。因此,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哪些东西像圆形》,从中使学生在脑子里有一种回忆,然后在示范的过程中,画出各种带有圆形小动物的特征,供学生参考启发,随之引导学生在构思的基础上画出所喜爱的圆形小动物,最后要求添加各自不同的背景,这样在50多个学生中来看虽然是同一个画题,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作品确是同一个画题,所表现出来的作品确是各不一样的。其次在低年级教材中还设计了大量的手工课。学生们在手工劳动中见到自己手中的材料变成了各种有趣的形象,一定是喜出望外的。这实际上是学生们在手工劳动中获得的创造的喜悦。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教会学生做一件件手工,而忘记了去引导学生获取创造的欢乐,那是非常遗憾的事。在指导学生制作石头画时,应当启发他们制作出木头画或其它材料的画。如:利用蛋壳让学生画出丰富多彩的小彩蛋。总之,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摆在重要地位,并在教材的把握中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同时低年级学生需要美术,也更爱好美术,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年年有余》教学反思
- › 低年级美术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