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15 23:11:1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阅读:9418次知识梳理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改革开放(3)邓小平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邓小平理论
预测试题
选择题
1、【解析】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交给农民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土地所有权还是集体的。所以①不正确,故选B。
2、【解析】C A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 “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D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
3、【解析】D 材料提示的时间1979年联系材料中的“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已经过去了”,可以判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状况。
4、【解析】D 1953年,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品的分配问题,而1953年对农业的改造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选D.
5、【解析】D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在七大和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解析】D根据时间判断应该选D
7、【解析】C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解析】D根据课本知识四个选项都正确
9、【解析】D我国海军建立于1949年4月
10、【解析】B我国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收回香港和澳门
二非选择题
11、【解析】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围绕这一热点的命题太多,但好在因为改革开放的内涵相当丰富,所以考查的角度并不完全相同。本题主要是从民主和法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查。
答案要点:
(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2)第一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第二次:邓小平南巡谈话(或中共十四大)。
(3)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4)根本原因: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2、【解析】本题考查了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过程:八大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得到的认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切实结合国情,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要做到又好又快。
(1)依据: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已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基本建立起来。
关系:主要矛盾是制定主要任务的前提和根本;主要任务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具体措施。
(2)原因:受苏联追求不切实际目标的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估计不足;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影响: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导致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3)转折:政治上,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4)认识:必须正确分析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13、【解析】本题以农业为切入点考查,从孙中山时期一直考到目前,属于社会热点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民生主义
(2)毛泽东;(1分)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提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和改革,只有真正解决了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才能获得成功。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史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总结: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www.xiaozhibei.com!
阅读本文的还阅读了: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