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小学语文第五册全册教案
[10-15 23:08:0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三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9194次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1)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2)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3)讨论:
①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②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③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④“无字词典”指什么?
4)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1)同学自读6—8自然段。
2)读后讨论:
①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②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③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④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枫桥夜泊》
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相关推荐:
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会查“无字词典”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三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