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语文辅导资料初一语文试卷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题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题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语文试卷   阅读:9765

 以下是www.xiaozhibei.com为您推荐的最新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题,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题

友情提示: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2.冷静审题,认真答题,仔细检查。祝你成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chánɡyánɡ,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有时,并不急着翻捡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

chánɡyánɡ( )( ) 窄窄( )( ) 改为

2.诗文填空。(6分)

①吴均《山中杂诗》中借鸟、云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心情的句子是 , 。

②王维《竹里馆》中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昏暗的句子是 , 。

③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④仲永幼时能“指物作诗立就”,少年时“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时“ ”。(用文中原话回答)

⑤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 ∕ 。(光未然《黄河颂》)

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竞放。请写出古代两句描写花的诗句 , 。

3.在所给病句上直接修改。(2分)

①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

②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4.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这成了名著

《 》 的原型;小说的主人公是鲁滨孙,被救的土人取名为“____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的主要部分是____ __ ___________,也是全书的精华。(3分)

5.“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是联想集团的广告。认真思考,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①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2分)

②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2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逮:

②蜀之鄙有二僧。 鄙:

③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

④子何恃而往? 恃: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 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物质条件。“_____ 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 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9.课文讲述的是“为学”之道,写蜀鄙二僧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0.本文关于学习的观点,你赞同吗?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1.选段中的哪个词(或哪句话)概括了百草园的特点?(2分)

12.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分)

13.语段中加点的“这里”是指 ,“它”是指 。 ( 2分)

14.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 _____心理和对_______ __ _的热爱。(2分)

15.就文段内容,任选一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提示:可从用词、修饰、描写、表达效果等方面来谈 )(3分)

(二)

访 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种。几年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反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去访兰。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要动手挖。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好像是味儿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我疑惑不解。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移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似乎是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低俗了。”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语文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