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试
[10-15 23:21:3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 阅读:9322次(2)错误:订正:
(3)错误:订正:
(4)错误:订正:
三、读图题
30.观察下列图片:
包头市秦长城组图
(1)中国长城名列世界七大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最早修建于什么时期?秦朝时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秦朝虽赫赫一时,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灭亡了,这和长城的修建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4)而今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请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32.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1:秦灭六国示意图图2: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图3:秦末农民战争示意图
(1)图1展现了怎样的历史史实?出现这一历史史实的原因有哪些?
(2)图2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已经发掘的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什么原因呢?
(3)考古发现图2的一个中军俑坑没有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4)图3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先后起来反抗的起义军有哪几支?他们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3.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图标、火炬的设计到圣火的采集与传递,无不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中“舞动的北京”图标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小篆。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从哪个朝代开始?
(2)图二的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国外传递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传递的。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以这条路线作为圣火传递的主线呢?
四、材料分析题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材料二:当年“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为汉朝带来了胜利的荣耀与和平的曙光。当他发出“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
材料三:
(1)举例说明,匈奴在短暂的东方生活中,对中原汉王朝构成的强大的威胁?
(2)秦朝、西汉初年以及汉武帝时期各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绩的句子,说明了汉武帝为何给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谈谈你对“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认识?
(4)请说说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成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5)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有什么现实意义?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北宋陈栖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三:《汉代造纸示意图》(右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原因并说明举例说明。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示意图》,再查查相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汉代人是如何造纸的?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A4.A5.B6.D7.B8.C9.A10.C11.B12.B13.D14.B15.D16.B
17.A18.D19.C20.A21.A22.C23.A24.D25.A26.D27.C28.D
二、判断改错题
29.(1)错误:卫青,订正:张骞;(2)错误:洛阳,订正:长安;(3)错误:西藏,订正:新疆;(4)错误:非洲,订正:欧洲。
三、读图题
30.(1)战国。抵御匈奴。(2)有关系。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繁重的徭役引起人民的不满,导致农民起义。(3)不在长城上留名题字;植树造林,
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坍塌;国家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经常性的维修等。
31.(1)圆形方孔铜钱;小篆;郡县制;“焚书坑儒”(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3)B
32.(1)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益强大起来;秦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2)秦国当时灭六国大致是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进行的,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家。(3)秦兵马俑工程巨大,但由于秦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很可能中军俑坑没有建成,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4)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战争;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导致了人民的赋税徭役很重;秦朝的法律很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项羽起义──207年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起义──公元前206年,占领咸阳,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历史同步练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