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10-15 23:09: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9124次[编者按]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www.xiaozhibei.com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
1.选出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 )
A、沿溯阻绝(sù ) 晴初霜旦(dàn ) 飞漱其间(sù )
B、解衣欲睡(jiě ) 能与其奇(yū ) 竹柏影 (bǎi )
C、震撼激射(hàn ) 为火所焚(wéi ) 鲸波万仞(rèn )
D、僦赁看幕(lìn ) 雾凇沆砀(tāng) 都护 (dū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出了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朝技艺。
B“自即望以至十八日”指的是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
C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 登临吴蜀横分地,徒倚湖山欲暮时。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5.下面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代
B、《观潮》——周密——宋代
C、《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D、《归园田居》——陶渊明——唐代
6.诗句填空。
(1)《归园田居》这首诗从遣词造句中描写作者愉悦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以及
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这样的句子是 。
(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
, 。
(3)《渡荆门送别》一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 。
7.在下面语句间连线,使之构成四幅对联。
A、黑发不知勤学早 a、水性淡泊是我师
B、无边落木萧萧下 b、白首方悔读书迟
C、四面荷花三面柳 c、不尽长江滚滚来
D、竹直心虚乃吾友 d、一城山色半城湖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相关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
(1)肃: (2)属:
(3)引: (4)阙:
9.第二段中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
10.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 ______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 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
。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再举两个含“三”、其含义也是表示“多”的成语或
诗句。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题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1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6.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
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之迷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
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
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
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
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
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
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7.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18.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19.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
(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二语文试卷
相关文章
-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 › 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我国的动物资源
- › 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试题答案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反思
-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教学反思2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教学反思二
-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教学反思二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 › 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