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初二语文要点复习资料
[10-15 23:09: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二语文辅导 阅读:9577次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 有改动)
11.体验细腻情感,回答:
(1)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
解析:解答(1)题需结合前文所述的情境,重点抓住“天冷”“感冒”“头昏脑胀”“牙疼”等实际情况,又加之饭桌上是我所不能破例吃的“热气腾腾的排骨汤”,顿时感到与家人的距离感,满腹的委屈、无助涌上心头。解答(2)题时需扣住这两个“快乐”场景的不同之处,答出各自快乐的原因。
答案:(1)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 (2)“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
12.理解鲜明形象,回答:
⑴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
(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解析:⑴题结合该句的前一句“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从中提炼出要点回答即可。(2)题中“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说明了母亲深知女儿有着强烈的自尊,“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明母亲对我的疼爱。
答案:⑴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 (2)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
13.揣摩生动细节,回答: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细节描写即指文章中细小入微的描写,它又往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塑造人物形象起重要的作用,解答本题时要切合题意,抓住“分伙”过程中家人关注“我”的细节描写,体会出其中的深情。
答案: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细节三:“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
14.品味精彩语言,回答: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解析:品味本句时先辨析其修辞手法,显然本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照应文题,强调了一家人深厚的感情,进一步点明本文的中心。
答案: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
二、语言运用
15.牛汉的第一本书让作者动情的追忆了那个难忘的童年,你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回味自己的读书生涯,回味那段难忘的童年。
解析:解答本题重在对童年进行回忆,将自己初次读书时的故事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并加以抒情、议论。
参考答案:略。
读书做人
诗坛硬汉
——记诗人牛汉
我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诗歌国度,代有辈出的诗人。在跨越20世纪到21世纪的中国诗人中,牛汉同志是命运坎坷、经历丰富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他有蒙古族的血统,早年即向往革命,远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开始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和《爱与歌》等。1946年他曾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入狱,出狱后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那时,他即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七月”派诗群的一员,以自己富于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唤民主的歌声,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新中国成立后,他迅即投身抗美援朝前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保家卫国而战。
近半个世纪来,我们的祖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可谓旧貌换新颜。但在这历史的巨变中,却产生许多的曲折,在欢乐中有苦难,在前进中有倒退。每个人在这历史的波涌中,无不几经命运的沉浮,面临种种严酷的考验。诗人是时代敏感的神经,他最能敏锐地感受到历史的阵痛,有的人因自身的脆弱而倒下,有的人却因自身的坚强而屹立于滚滚浪涛的面前。牛汉同志就是时代浪涛中的坚强者,是当代不平静诗坛的硬汉。即使在困难的状况下,他仍能以各种题材展现自己昂奋不羁的坚强人格,抒发自己充满深邃人性的情思。他的名作《鹰的诞生》《华南虎》《半棵树》《车前草》《巨大的根块》等都寄托着作者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为人们塑造了生命蓬勃而壮烈、渴望自由和奋斗的崇高的艺术意象。
牛汉同志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诗人,也是一位卓具艺术个性并勇于艺术探索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的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他的艺术足迹为后来的诗坛探索者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和发人心智的启迪,我们大家在欣赏牛汉的诗歌时,要能有所启发,感悟那个时代的中国,学习诗人昂扬不羁的奋斗精神。
4、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名师导航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二语文辅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