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滨州市中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释
[10-15 23:08:4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三化学试卷 阅读:9428次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17.(2012•滨州)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 沉降、过滤、灭菌 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 蒸馏 的方法.
(2)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 A ;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 氧气 .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 AD (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管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考点: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电解水实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自来水净化的方法考虑,根据净化方法中得到的产物的纯净程度考虑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的方法;(2)根据水沸腾与电解水的过程考虑是否是化学变化;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考虑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根据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考虑是什么气体;(3)只要符合节约用水就行.
解答: 解:(1)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将大的颗粒除去,再过滤将不溶性固体除去,再杀菌将水中的微生物除掉;由于蒸馏后得到的是蒸馏水,蒸馏水是纯净物,所以蒸馏的方法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
(2)水沸腾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所以体积小的是氧气;
(3)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不间断地放水刷牙都是在浪费水.
故答案为:(1)沉降、过滤、灭菌;蒸馏;(2)A; 氢原子和氧原子;氧气;(3)A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电解水的现象,知道生活中常见节约用水的方法.
18.(2012•滨州)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水 .
(2)最新一年3.15晚会播报了某地违规将有腐蚀性的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的内幕.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它是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8 .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A+2B═C+2D.则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B (填字母序号),A的化学式为 CH4 .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1)根据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根据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的含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单质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铜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
(3)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B表示的是O2,C表示的是CO2;D表示的水,由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A+2B═C+2D,每个A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H4.则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B.
故答案为:(1)水;(2)三;12:3:8;(3)B;CH4.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2012•滨州)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金属的用途之广.
(1)根据如图的应用实例,可知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导电、导热、延展性 .
(2)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远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 多 ;工业上用赤铁矿作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O2 .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方面的性质分析;
(2)根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分析,工业上用赤铁矿作原料炼铁的反应物、生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硫酸铜溶液能与铁的反应,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由于铁有导热性可以制作铁锅,由于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由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制作易拉罐,所以,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导电、导热、延展性;
(2)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可知,在已经发现的一百余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的种类远比非金属元素的种类多;工业上用赤铁矿作原料炼铁,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Fe2O3+3CO 2Fe+3O2;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硫酸铜溶液能与铁的反应,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故答为:(1)导电、导热、延展性;(2)多,Fe2O3+3CO 2Fe+3O2;(3)Fe+CuSO4=FeSO4+Cu;xk b1 .co m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金属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0.(2012•滨州)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 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5 .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 AC 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元素名称分析,根据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解答: 解:(1)金属元素一般都带有“钅”字旁,所以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又因为在原子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答案为:金属;55;
(2)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Z>Y,故A说法正确;
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D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想等;故B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同周期,故C说法正确;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三化学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