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一学习辅导高一历史辅导资料高一历史教案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

历史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教案

[10-15 23:19:3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一历史教案   阅读:9236

5、学会以长远的眼光观察历史,正确运用史料,从清末民初的宪政实践中发现历史的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宪政之路,让学生认识到:有宪法比无宪法是进步,但有宪法,却未必有宪政。从君主制到君民共主制,再到民主制,是中国政体变化发展的必经的几个阶段,以此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让学生从宋教仁为宪政流血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到仁人志士们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认识到中国民主宪政道路之艰难与曲折,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人生态度。

附:《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1.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

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政体探索的源起

2、早期维新派的基本主张

3、康梁等维新派的探索

二、清末的宪政举措

1、“预备仿行立宪”与《钦定宪法大纲》

2、“皇族内阁”

三、民国初年的宪政之路及其结局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约法》

3、宋教仁之死

·         课前任务

请同学们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本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资料,并以“如果时光倒流,我最想成为哪位历史人物——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慈禧太后、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黄兴等?……为什么?(或:如果做了他们,你会如何做?)”为题,发表1分钟演讲。

·         教学导入

教师导入:请同学们观看历史视频片段《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回顾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斗争概况。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一大批志士仁人以在中国实现宪政民主为毕生追求目标,为此,他们前仆后继,牺牲奋斗。那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宪政?选择者又是如何理解宪政的?最终都走向什么结果?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浏览学习网站,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百年中国民主宪政史的屈辱与光荣、苦难与奋争。

·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合作探究“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参与维新变化,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有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谭嗣同万分忧愤,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他写下血泪的诗行:

  有感(1896年)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请思考:

   1、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王韬、薛福成等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他们觉得中国适合何种政体?为什么?

   2、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这是政治上的“倒退”吗?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历史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