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武威五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10-15 23:16:0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语文试题 阅读:9327次,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水塔不负责培育,它的职责是汲水、供水,为地面的动物和植物
服务。而小白杨是位不速之客,水塔能允许它冒昧借宿已经是很客气、很礼貌、很友好的
了。小白杨要站稳脚跟儿,必须采取“见缝插针”的生存技巧。是扣子,就会有洞眼的,
任何生命都有缺点和漏洞,它需要智慧地去发现水塔的漏洞,填补这些漏洞。水塔可不希
望自己有漏洞,根能够弥补水塔的漏洞,等于是在帮助水塔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全符合水
塔的利益和愿望。水塔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欢迎“根”的光顾。只是,这样的根,必须
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粗能细,与水塔的家庭成员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和谐相处。根在
开拓疆域,但必须不以侵犯他人利益为前提。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总之,小白
杨在站稳脚儿的过程中,既要时不我待地开拓进取,又不能因求快而搞得适得其反。
⑤小白杨虽然站稳脚儿了,并非万事大吉了,它还会面临各种危险,最大的危险来自于风
。小白杨能够支撑多久,这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它在努力支撑,在尽全力支撑。在未来的
岁月里,也许风会将它拦腰斩断,但是风却无法将小白杨置于死地,生命的枝条还会从根
系里源源不断地抽出。只要水塔不废弃,任何力量都无法置小白杨于死地。
⑥许多生命在身处绝境的时候,都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绝望轻生。而这棵小白杨
选择的不是死而是生。如果它选择“死亡”,上天也无可厚非。但它自己清楚,它的使命
是为自然界
添加宜人的色彩和凉意,它不能因为生存希望微弱而借口放弃;它不能因为生活艰辛而选
择轻生。生命是自然之母所赐,除了自然之母,任何生命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主动放
弃生存权,也是对自然法则的公然违背。小白杨敬畏自然,恪守法则,日子虽然过得很难
很难,但还是有办法过下去。既然有办法过下去,为什么要自断生路呢?
⑦所谓“绝境”并不绝对。纵观历史长河,放在不同的时空里来观察,有时候,那个所谓
的“绝境”,并非绝境,它只是一个还在积累中的顺境,或者是一个等待成熟的顺境。关
于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种子最能领悟上述哲理。种子是最为坚强、坚韧的生命,
种子是最有耐心的生命。有些种子已经在“绝境”之中等待了几十、上百年,却还在耐心
地等待。种子虽小,但眼界很宽,种子和人的时空概念完全不同。人认为过去一百年了,
种子也许认为才过了一年,着急什么呢?
⑧天无绝人之路。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
(选自2009年8月31日《人民日报》20版)
15、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水塔上的小白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6、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根很准确地把握着发展的尺寸。(2分)
(2)当生命绝望的时候,“绝境”才会真的出现。(2分)
17、文章第4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叙写了“小白杨在站稳脚儿”的生存技巧?(6分)
18、根据全文,请分析文中的“小白杨”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六(13分)
19、下面是某单位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在语法、标点、词语、语
序和得体等方面有毛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6分)
①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北纬33.1,东经96.7度)。②倒塌的房屋,
逝去的生命,这一切让我们没齿难忘。③截止15日16时,地震已造成760人死亡,11477人
受伤,失踪243人,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受灾群众需紧急转移安置。④“地震无情人
有情”,为此,我们发出为灾区奉献爱心,帮助受灾人民重建美丽家园,⑤陪伴他们一起
迎接希望,抚平
伤痛,走出困境。⑥我们倡议: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以不低于三百元的标准,向
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20.仿照例句中划线的部分,续写两句话。(4分)
例句:只要热爱生活,
一竿傲然的劲竹,也能让你品出铮铮的气节;
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21、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3分)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五岳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对联: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1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
,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4解析:A项,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最后的句号应移到引号外;C项,书名号内的单引号
应改为双引号。
答案:D
答案 C
5.解析 A。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到“现实”前b递进关系顺序倒置,应该是“这不仅
会提高中国民
族飞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将改变世界客运飞机制造的市场格局”;
当。D”。 句式杂糅,“围绕……”或“以……为中心”。
6.答案D。不仅特指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还包括中国传统学
术文化。
7、答案B。“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
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8.答案A。B国学与内涵上与现代学科体系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内涵上更丰富和广博。C项
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国
9 A(丐:乞求)
10 B(B表并列;A表目的/表并列;C表被动/介词,替;D副词,将要/连词尚且)
11 B(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
12, 见译文画线部分
13(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
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
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
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
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
析。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
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
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
,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
,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
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 上一篇:万州二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 › 武威五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