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音乐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新理念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新理念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阅读:9622
仙游师范附属小学 凌朝晖 
《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施,是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作为教学一线的美术教师,是否认真学习《课标》内容,领会《课标》精神,是美术学科新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否对《课标》理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将影响美术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自《课标》实施以来,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方式改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平等了.但是,由于存在片面的理解,教学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下面就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问题一:误认为要"美术文化"就不要"知识技能". 
《课标》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因此,有些教师认为美术学科注重美术文化学习,知识技能不重要了,或者可以完全屏弃了知识技能.教学中只要根据课前收集的大量图片,录像资料,引领学生欣赏,师生一起在欢乐的游戏中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不要求教师的课堂示范;认为要当一名美术教师只要知道一定的美术文化知识便可,无需有专业的美术技能,技巧了.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但不涉及美术技能技巧的教学,而且就连学生对技能方法提出疑问时,教师也不作正面的回答.认为这样是体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对《课标》的错误认识. 
案例:在一次美术教学公开课上,教师上的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乘着大象》一课.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并侧重于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术课.因为教师没有对作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适当阐释,练习时有几位学生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 
生:老师,用蜡笔时怎样才能彩出均匀的颜色  
师:你想怎样彩就怎样彩  
生:老师,大象,人,还有其他的景物要分别画在纸张的哪个位置 大小要怎样安排  
师:位置自己定,大小也自己定. 
生:老师,蜡笔和彩色水笔怎样搭配会画的更好  
师: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反思: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作画技巧,方法一点都不解答那算美术老师吗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没有进行技能技巧的教学,学生作画时难免会产生种种疑问.从学生的问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彩色,构图等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渴求,然而使人遗憾的是:教师未对学生的问题作出任何适当的解答.课后,与授课老师进行交谈,他说:"为了体现新《课标》淡化对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理念,所以不再传授技能了."这一案例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是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完全撇弃,是对《课标》理念的误解.《课标》在"基本理念"中的表述是:"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里的"绝不仅仅是"并非全部否定了技能技巧的训练,虽然《课标》强调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上来,但不是把技能技巧完全排除于美术教学之外. 
如何把握"技能技巧"和"美术文化"之间的关系 两者并非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应该是彼此协调,同时并存,相互包容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文化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反之,只有在美术活动中,在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技能教学,才会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二:误认为"师生互动"就是"满堂提问". 
《课标》提到:"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精神,想尽了办法去构建互动的课堂,包括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认为这样就体现了师生交往互动,以至出现了一系列价值不高或无价值的提问. 
案例:人教版二年级的《会转的玩具》教学片断: 
师:老师带来的这个玩具会叫吗  
生:不会. 
师:会不会跳呢  
生;不会. 
师:那它会怎样呢 (师转) 
生:会转. 
师:对,你们觉得好不好玩呢  
生:好玩. 
师:这个玩具漂亮吗  
生:漂亮. 
师:转起来好看吗  
生;好看. 
…… 
反思:如果教师的提问就象"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怎么样"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课堂教学变成废话连篇的问答,将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把互动庸俗化为"满堂问",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课堂教学提倡师生平等的互动,提倡教师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问题可以展开思考,讨论,对话等形式来进行. 
美术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有价值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会转的玩具》可以设计:"为什么会转 如何使玩具转的更快,更久 "之类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这样的互动才有意义. 
问题三:误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 
《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围绕着发展这一主题,但同时就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差,认为赏识,夸奖,表扬和肯定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味地夸奖和肯定,听不到老师客观评价的声音.这是新课程美术教育的一大误区,请看以下2个评讲作品的案例. 
案例1:师:大家看,这幅画漂亮吗  
生:漂亮. 
师:这幅画好看吗  
生:好看. 
师:同学们真棒. 
…… 
反思:这难道是一位美术教师引领学生对作 品的评价吗 美术教师对美术作品的评价难道是"这张漂亮,那张好看".最后一句"同学们真棒"就算是评价了吗 这种流于形式的,粗浅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是对学生,对教学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案例2:师:大家看完这幅《太空世界》作品,能有更奇 
妙的想法吗  
生:老师,我想到了未来太空的美丽世界. 
师:好,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老师,我想到了我长大的理想. 
师:好,真好. 
生:老师,我想不出来. 
师:好,你真诚实. 
…… 
反思: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一味地表扬,就连"想不出来的",也夸奖是"诚实".象这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评价只有以客观为前提,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问题四:误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分组讨论". 
《课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提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会增加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机会,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教师为了突显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作用,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形式,误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要有疑问,无论问题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通过讨论这一方式来完成.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