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教育范文说课稿《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说课稿

[10-15 23:08:4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说课稿   阅读:954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及其确立依据: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二、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


(3)师生合作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知识。


3、学法指导


(1)感悟学习法:引导学生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板书设计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五、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教学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课堂把握上有难度,时间分配应紧凑,并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说课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