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历史辅导资料初一历史教案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0-15 23:19:20]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810

 以下是www.xiaozhibei.com为您推荐的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自学汇报式和质疑问题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有选择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并采用辩论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人才的使用。教学重点:

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

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板书设计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讲授新课

西周末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各封国于是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于是,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板书课题)

教师交待: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名称的由来。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完成如下内容,并请一同学用电脑把文字编辑在屏幕上:春秋 春秋五霸 战国 战国七雄: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确定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一起研究学习后,进行汇报。

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列出本组的汇报提纲;

(2)组长组织本组汇报;

(3)组员根据提纲进行汇报的分工;

(4)汇报形式自行选择,如成语故事、历史短剧等;

(5)根据本组选择的内容设计一组问题,测试一下其他组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6)其他组可就此内容向该组同学质疑。

给大家时间分头学习、研究、准备。

汇报开始:

(老师为之提供“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实物展台)

(1)小组自告奋勇进行汇报,并把汇报提纲编辑在大屏幕上;

(2)小组汇报完后,研究相同主题的小组给以补充,并介绍本纪设计的汇报思路;

(3)结合老师提的要求,大家对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4)其他组质疑;

(5)展示本纪设计的问题,其他组成员回答。

教师事先设计一组问题,参与大家的质疑活动。如果学生在质疑活动中涉及到以下问题,教师可不予考虑,如没有涉及,教师再结合此环节进行补充。(此过程旨在对学生的质疑活动给以补充)

设计问题如下:

一、关于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节俭,发展生产,还改革军事,这些措施,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第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借“尊王”之客,行争霸之实。第三,齐国在山东北部,背山面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裕,这为其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连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2、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史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主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右衽矣。” ——《论语》

阅后请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受其恩惠。若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夷狄统治下的老百姓了。于此可见,齐桓公的霸业对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有特殊意义)

3、可不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就是管仲的霸业?

你认为他俩谁的作用更大?(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深刻分析,体会欲成就大业,需重用人才,及一代霸主的胸襟)

可以有两种观点:(1)齐桓公的作用更大,因他有雄才大略,重用管仲等人才;(2)管仲作用更大,因为他辅佐齐桓公,制定正确的策略,进行改革。

4、你对齐桓公称霸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旨在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学以致用)

(教师可小结:经济建设才是根本,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必由之路,“尊王攘夷”——讲究策略,重用人才等)

二、关于问鼎中原

1、楚国是不是周初的分封国?(旨在联系旧知识点)

(不是。当周朝已有政府组织数百年之久时,楚部落还只是一个部落,它是一个新兴的力量)

2、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旨在联系旧知识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3、其他诸侯国能否去“问鼎”?(旨在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还是周王室的分封国,因此不能去“问鼎”)

4、你知道“九鼎”的去向吗?(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百年后的纪元三世纪,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无法支持。他就悄悄的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5、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可酌情补充宋囊公争霸失败、秦穆公西霸及南方吴越争霸等基本情况。

三、关于合纵连横

1、战国时代,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历史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