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9259次(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3.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4.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四、问答题
1、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 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xkb1 .co m
2、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5、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
②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③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6.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
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我选第 题,我的看法是:
8.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9.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
思想感情: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12.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
1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④腰白玉之环
⑤益慕圣贤之道 ⑥媵人持汤沃灌 ⑦弗之怠 ⑧门人弟子填其室 ⑨援疑质理
⑩卒获有所闻 ⑾同舍生皆被绮绣 ⑿腰白玉之环 ⒀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⒁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⒃足肤皲裂而不知
⒄久而乃和 ⒅录毕,走送之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9)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三、选择题
1.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 C.而: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
B.之: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以: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既加冠 既克,公问其故 B、益慕圣贤之道 得道者多助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卒获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应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佣者笑而应曰
7.下列加点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二语文试卷
相关文章